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432)

作者:羽春 时间:2025-02-08 12:07 标签:生子 种田文 成长 布衣生活 日常 交换人生

  陆柳撑着起身,在他脑门亲了下。
  “好了,睡吧,你今晚肯定能睡个舒坦觉。”
  他说得对,黎峰一觉到天明。
  次日一早,新的一天开始了。
  陆柳还在梳头,黎峰就大跨步出门,把碗筷锅碟都拿到了前院井边,打两桶水,清理个干干净净。
  家里开店,炖汤都要剩的。要么自家吃,要么给狗子加餐。
  晚上剩的,早上喂。这个天气,耐放。
  他生炉子,在汤里加点剩饭,回头把马喂了,回来狗饭好了,再喂喂狗。
  这两处忙完,也该洗漱吃饭了。
  陆柳给他煨了瓦罐粥,昨晚上一并收拾的。
  黎峰喜欢吃瓦罐粥,香稠可口,拌个咸鸭蛋,他就个鸡蛋饼,一顿就能喝上两碗。
  早饭吃完,黎峰带两个孩子玩飞飞,飞个几回,就该出门了。
  今天还要继续跑关系,让人给他们商号招徕生意。
  陆柳送他到门外,给他理理衣裳,笑着叹了口气。
  “大峰,你把活都干了,我干什么啊?”
  黎峰笑容明朗,“没活干就歇着,我晚上回来,给你买龙须糖吃。”
  陆柳从怀里掏出钱袋子,在里头拿了两块碎银子给他。
  “我有钱,我出钱,你出力,我等你回来。”
  黎峰被他哄的,走出巷子,上了街,脸上的还挂着笑。
  这时候不说脸笑僵了,简直比阳光还灿烂。


第178章 双喜临门
  进入九月, 看房子的人多了。
  海有田隔三差五的在附近转悠,带来了许多新的租客。
  黎峰跟他说好了要预留房子,眼下房客们都往这里跑, 陆柳加了点定金, 先把屋子定下。
  他们跟海有田熟悉了,给个定金,还留人在家里喝杯热茶,吃几个包子。
  赶上晴天,过了饭点之后, 陆柳让贺青枣到巷子里玩,过来拆一床被褥, 拿来做棉衣。两头碰上,贺青枣捏着被子, 对海有田又是一阵感激。
  他是村里出来的,自小就没穿过几身好衣裳。还以为嫁个秀才,能有点体面。哪知成亲以后,日子过得还不如在娘家的时候。
  早年他想着刘有理要读书, 各项开支大,他冷了就往衣裳里塞稻草,能扛就扛了。现在知道刘有理的恶毒心肠, 他往前想想,也都明白了。刘有理根本没考虑过他怎么活,有命就苟着, 没命就算了。
  刘有理走的时候, 没拿被褥。贺青枣有被子盖,加上海有田送来的两床被褥,他这个冬天能过得特别暖和。拿出来改制棉衣的被褥, 是家里的旧被子。
  他犹犹豫豫,好几次张口,没能说出给海有田也做一身棉衣的话。他没法给外男做衣裳。只好说等过阵子,他给海有田送一坛子咸鸭蛋吃。
  海有田笑呵呵应了。冬天没菜吃,他拿些咸鸭蛋回牙行,平常能下饭。
  陆柳坐旁边,把兔毛缝到衣裳边缘,给棉衣滚个毛边,时不时拿到小麦和壮壮身上比划,怎么看怎么好,越看越有劲儿,赶着做好,给他俩穿毛茸茸的小衣裳!
  他也跟贺青枣说话。他最初缺冬衣时,娘还提醒他了,棉衣之外,还要做棉裤的。
  他说:“枣哥哥,你做完棉衣,再制一身棉裤。留些棉花,再做两双靴子,平常换着穿。这些制完,棉花就不多了,你看着做个棉帽子戴戴。”
  贺青枣都听进去了。他的新生活很好,很有盼头。
  只是九月了,乡试结束,去赶考的书生们都该回家了。他怕刘有理还来找他。
  九月中旬,有一场大集。
  王猛和大强到家里做客的时候,陆柳给他们画了饼子,让他们一定来长长见识。
  还没到日子,他们就提前过来了。载了很多货。
  菌子之外,还有蜂蜜、皮毛制品、名贵药材。
  蜂蜜和皮毛制品都拉到陆柳这里,药材放到码头铺面,菌子则在码头租仓房。
  本次来的还有寨主家的大孙子黎飞,今年才十二岁,浓眉大眼的,一身虎气,眼睛很亮,一看就是个机灵孩子。
  家里住得下,陆柳一并安排了。
  当天摆酒,给他们接风洗尘。
  都是自家兄弟,黎峰不跟他们客气。吃喝完毕,睡饱了,歇足了,全带出去干活。
  尤其是黎飞,对黎峰来说,这跟培养下一代没区别,以后要在寨子里主事的,商号的根都在黎寨,他把黎飞带在身边教。
  大强和王猛就让他们干点糙活,一起去贴冷屁股。
  当爹的人了,全都不要脸了。大强那么毒的嘴,也会说漂亮话了。回到家里,被王猛频频笑话。然后一帮人互相学着对方的嘴脸语气,气氛很是欢快。
  陆柳没跟他们出去,就在书院附近吆喝着卖卖皮毛制品的衣帽。
  在天冷的时候,把保暖衣裳送到门前,买的书生挺多的,其中背心和护膝卖得最好。皮靴也是。帽子则滞销了。书生们不爱这种帽子。
  蜂蜜在县城里卖过,都是切开了卖。这是陆杨想的法子,不用等着大主顾买下整个蜂窝,让散客们把蜂蜜包圆。
  陆柳让顺哥儿想个宣传的词,往外吆喝着喊喊。顺哥儿知道怎么叫卖了,能喊得顺溜最好,喊不顺溜,就拿语气来凑,总之态度一定要热情。
  卖蜂蜜,不拘在小食铺。
  书生们不爱太市侩的地方,他们还制造了家的温暖感,就跟县城的情况不一样。
  顺哥儿思来想去,决定在门口挂牌子。
  他跟陆柳说:“大嫂,其实我早几天就开始想了,刚有了主意,我给你说说?现在天冷了,我们放下门帘,好多客人都不知道我们家还开着门。但门窗打开,屋里又太冷了。有什么法子能让客人们知道我们家还开着门呢?我们在外头挂了灯笼。但是只有灯笼,又会让人误会。很多客人过来,都以为我们家有堂食,能点菜吃,但我们家是没有的。我就想着,能不能像小摊贩的吆喝声一样,让客人经过我们家门前的时候,知道我们家是卖什么的呢?我们做书生的生意,书生们都识字,我们就挂个牌子。写上‘在开门’和今天卖什么汤,你看这样行不?”
  这样可太行了!
  陆柳把他大夸特夸。
  牌子的样式,需要想一想。
  一块大木牌不够,写上去不好改。每天贴纸也不行,他们字不好看,消耗也大。
  陆柳记得他去码头铺面时,在铺子里看见的很多小木牌,这东西就跟酒楼饭馆的点餐牌一样。他们是做食客的生意,挂点餐牌再正常不过。只是一般人是把牌子挂在屋里,挂在柜台上方。他们是要挂到外边。
  陆柳又出来看,在门口转悠比划。
  铺面小,横着一排挂在屋檐下,不够显眼。最好是竖着挂,一溜串下来,高的矮的都看得见。
  还能跟做虎头鞋一样,在下方系几个铃铛,随风有响声,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铃铛对于食客来说,太吵了点。那就做点小木头块,让它们互相碰撞,有声响,不刺耳,这便够了。
  陆柳跟顺哥儿商量着来,开关门的牌子,只挂一个。这是陆杨的经验,让客人习惯他们开门闭店的时辰,风雨无阻。时辰不要变来变去。
  他们离得近,店里还住人,这个可以定下。
  往下就是汤羹的种类、早饭的类型,还有几个能外带的小零食。
  比如超级小馒头、咸鸭蛋、炒面粉,现在还有蜂蜜。
  中秋节时,陆柳跟黎峰出门看花灯,一路经过众多商铺,见识了各类的显眼法子。他又到窗格边瞧瞧。
  他琢磨着,可以多做一面窗板。这面窗板用纸糊,平常能防风,在纸上写上“卖吃的”,或者“门开着”。窗后放一盏灯笼。在纸上就能映出光。等到真正关门的时候,就换上实木的窗板。
  冬日里,天色暗,这个巧思能让铺面显眼一点,和不会发光的木牌互相配合,招徕生意。
  木牌、窗格,一并找木匠定。
  弄好之前,先拿块木板,在纸上写,放到门外,将就着用。
  下午陆柳看店,顺哥儿出去吆喝,陆续有人来买蜂蜜吃,到次日,顺哥儿也要跟着黎峰去大集附近转转。

上一篇:我爹他是九千岁

下一篇:咸鱼和亲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