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225)

作者:羽春 时间:2025-02-08 12:07 标签:生子 种田文 成长 布衣生活 日常 交换人生

  陆杨如实说了:“都好着,阿岩带我看了好几个郎中,大差不离的都那些话,我听着意思,等秋季后,换个滋养温补的方子,我这身子就好了。”
  她听着高兴:“这便好,在府城抓药了吗?是水药还是丸药?我给你煎上。”
  陆杨就停手,给她看他们在府城买的人参。
  人参在药铺里,以“钱”来算。一钱人参要个五到八两银子。一根更加完整,根据年份算,能卖到八十两以上。急缺的时候,翻倍都是常见的。
  他把谢岩一顿夸:“是阿岩给我买的,这样一根参,才花了八两五钱银子,我在府城吃过一回人参鸡汤了。又取了根须泡茶喝,这阵子身子很有劲儿,就是有些上火,流过两次鼻血,这几天没吃了。”
  买参是为着补身子,补过头也不好。
  破损的人参药性会流失,又不会一下子散尽。
  谢岩的意思是,把人参分一分,家里留一些根须泡茶做汤,余下的一点根茎,他拿去医馆,找老郎中,看他怎么弄个滋补的方子,把人参入药。
  做成药丸,药性就能保存住。陆杨迟早会吃,都一样。
  赵佩兰没见这么便宜的人参,等他们细细说来,听得津津有味。
  这趟府城之行,比预料中的时间长,见闻丰富,值了。
  再问谢岩的成绩,这就是家中大喜事了。
  谢岩又拿了第一,被选为廪生。学政大人允他请假,他能每季度回府学上课,廪膳银米一样领。
  因祸得福,袁集他们捧杀不成,反让他扬名府城。刚考完试,可以稍微放放学业,抓紧把《科举答题手册》写出来,趁热挣一笔银子。
  赵佩兰听着更是喜悦,笑一阵,她心中又迟疑不安。
  “每个季度都要去府城?乌家那孩子去吗?”
  陆杨觉着乌平之不会去,要是去的话,路上就会说了。
  乌平之自认天分不足,如今过了科试,就要安心备考乡试,一刻都耽误不得。往返府城,每个季度要花上半个多月,还要留宿,一年要少两三个月的时间学习,他耽搁不起。
  陆杨说:“他应该不去,不过他帮我们在府城谈下了山菌生意,也答应借摊位给我使。马上端午了,黎峰应该会来县里给我送节礼,到时我跟他说一声,让他在寨子里拉一帮兄弟一起,他们去送货、卖货,把阿岩捎带上。”
  有一批精壮汉子随行,赵佩兰果然放心了许多。
  这次去府城,没买什么东西,家里的行李也不多。
  赵佩兰知道要搬家,平常就零散收拾好了一些,他们回来,只把日常用品收拾齐整,再把谢岩爹的牌位香炉拿上,就能装车先搬一回。
  谢岩看陆杨到了铺子里,就忙得晕头转向,便跟他说:“那你在铺子里待着,跟他们慢慢说,也歇会儿,我跟娘把行李送过去,待会儿回来再搬些零碎,把院子里再收拾收拾,晚上你再去小院?”
  陆杨摇头:“不急,你等我一起。”
  这可是新家,是他们未来两年的窝,他一定要跟家人一起去。
  才回来,也没别的事。
  他去前面找到陆林,跟他交代个事就行。
  “林哥哥,你让哥夫有空就多揉面团醒着,这几天我们铺子里馒头的生意会好很多,明天就有两百个预定出去,这阵子应该都会是十笼打底。以招财进宝馒头为主,各一百个。有空再包点粽子。我这头要搬家,你慢慢来,我待会儿就来帮你。”
  粽子不急,他晚上在家可以包,甚至能煮好。
  等明天到铺子里,可以跟馒头一起交付。就怕乌平之介绍的生意来得太快,铺子里的存货不足,让陆林他们也包一些出来。
  他还问:“粽叶够吗?”
  陆林心里有数,稍一回想,就点头说:“够的,黎大哥昨天还来了一回,他在寨里收的芦苇叶,摘的人可多了。我们这儿送一些出去,铺子里还有好多。”
  陆杨点头记下,跟他说:“再看看糯米够不够,不够的话,等会儿我们回来,再买一些。”
  这头就这点事,陆杨转而从蒸笼里拿了四个粽子,又随手抓了一大把粽叶,转去隔壁酒铺,给丁老板送粽子吃。多的粽叶,他回家也能包粽子。
  再照顾照顾生意,定了十坛雄黄酒。
  丁老板笑呵呵收了粽子和银子,跟他说:“陆老板越来越大气了。”
  陆杨哈哈笑起来:“老哥哥别笑我,我这都是要送的礼,要是不够,我还来买。”
  丁老板知道他交友广,官差认得,富商认得,夫婿在读书,恩师得拜会,还有私交友人,真要这样送,十坛酒肯定不够。
  但人有亲疏嘛,也不是每一家都是好交情。他看陆杨脸嫩,虽然会做人,到底年龄小了些,两人交情不错,这半年多相处下来,各处都好着,就给他提了个醒。
  “手头阔绰了,朋友就多。你挣点银子不容易,家里还有个书生郎吃银子。给人分个三六九没事,过日子么,太要脸面就得吃大亏。”
  陆杨听着心里暖呼呼的,只跟他说:“放心吧,我抠抠搜搜的,一般人我还舍不得送呢!”
  这头唠两句,陆杨再回家,就能赶马车去新家了。真是屁股都没坐热,就到处跑。
  谢岩摸摸他脑门,都冒汗了。
  “一点都不知道偷懒。”
  陆杨把他的汗巾拿来用,“自家的事,有什么好偷懒的?偷来偷去,都是我们家的。”
  房子他提了意见,定下前,把一些麻烦的宅院都排除了,余下几个处,条件相差无几,他看位置定的。
  距离私塾有一刻钟的距离,距离铺子有个一刻多的距离。
  一般临街的房子,都会开个铺面。比如他们家的小铺子。
  他特地选的民房,过了街道,要往里走两个小巷子。院门一关,就能过自己的小日子,前屋后院都没门脸,做不了生意,很清幽。
  附近住着好几个书生,跟他们家情况不一样,这些书生是合租的。两家、三家租个屋子,自家媳妇夫郎跟过来陪读照料。平常会做一些浆洗的活贴补家里,再有空闲,就纳鞋底。
  县里住着,竹编草编不方便。他们取材不易。
  马车驶入巷子,好几个邻居出来瞧热闹,陆杨都笑眯眯跟人打招呼。
  到了新家门前,他们下马车,齐齐看向院门。
  泥砖搭的院墙,配着木质的门。
  门板旧了些,有些坑坑洼洼的竖条条。两只生锈的门环被磨出斑驳痕迹,不见锈色,挂一把长条铁锁,把门关着。
  不是过年,门前没贴对联,可能是罗家两个哥哥拿来的,他们在门上贴了福字。
  钥匙在赵佩兰那里,她从荷包里拿出来,递给陆杨。
  陆杨喜欢管家,也很尊重长辈。
  新家的钥匙,给娘管着。
  他把钥匙推回去,笑嘻嘻说:“娘,你快开门,我们进去看看!”
  谢岩也催她:“娘,快开门,我还没来过,都等急了!”
  赵佩兰被他俩左右搀扶着到门前,笑着拿钥匙开锁。
  年初的时候,她交出一把钥匙,把村里那套令人伤心愤怒的宅子交出去卖掉。现在他们在县里,也有了一个可以安身歇脚的窝。
  虽是租赁的小院子,走进来却感觉头顶有了一片瓦,足以遮风挡雨,让人心里安宁。
  陆杨特地要了大一点的院子,以后两个爹或者弟弟和黎峰来县里,都能到他这儿住几天。
  这房子也果真大,在民居里规格到顶了。
  进院有一条石子路,直直往前一段,蜿蜒开叉,把路伸到东西耳房。
  这条石子路被铺得像一棵茂盛的大树,到主屋外头,门前一片路都铺了石子,有些紧凑,有些稀拉,像阳光透过了树叶缝隙,留出了一星光亮。
  谢岩进来就赞了一声:“好雅致!”
  这房子大,大就大在耳房了。
  进院三间房子合围,东西耳房各有两间屋子,主屋分隔两边,也是两间屋子,灶台搭在了堂屋,一墙之隔,就是土炕。
  一家人先去主屋看,家里干净齐整,家具旧了些,还能用。

上一篇:我爹他是九千岁

下一篇:咸鱼和亲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