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406)

作者:羽春 时间:2025-02-08 12:07 标签:生子 种田文 成长 布衣生活 日常 交换人生

  他最后这段有些绕,陆杨听懂了。
  如果是以生意为目的,他再怎么捧,都得要足够的利益打动洪楚。
  而交朋友的话,生意是附带的。他们认得,刚好有需求,再才是互相之间帮一把。
  很多时候,不带目的的去,反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陆杨看看谢岩,又垂眸,再看看,又垂眸,然后盯着他看,眼睛亮亮的。
  “阿岩,你懂好多啊。”
  谢岩长篇大论讲半天,得他一句夸,都笑得合不拢嘴。
  陆杨给他夹菜,说:“你说得对,我最开始也没想到能认识他,跟他搭上线。能聊得来是最好的,有个人能跟我聊生意,说抱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陆杨想到去年的一封信,那时候谢岩还在府学上课,他跟崔伯伯的儿子辩论,一场结束,酣畅淋漓。
  谢岩给他写信的时候,激情犹在。
  他说,他跟很多同窗都没法有这样的碰撞,聊不到这么深。
  陆杨倒茶,跟他碰杯。
  “我现在懂你的心情了。”
  他和别人聊天,也没那种激情。
  来陪考的,不知怎的聊到这里。
  陆杨摇摇头,想着算了。
  随缘,随心。
  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


第168章 他才只是个秀才啊!
  他们提前一个月出发, 到省城以后,不用着急,次日早上, 被外头的喧闹声吵醒, 都在床上赖着躺了会儿,然后才起床收拾,准备去乌平之在省城的宅院。
  书童出去找了两辆驴车。驴车小一些,书童带着行李坐一辆。乌平之跟陆杨、谢岩坐一辆。
  谢岩挽着陆杨胳膊,望着乌平之笑个没完。
  乌平之都没眼看, “知道你有夫郎,不用显摆了!”
  谢岩嘴硬, 不承认显摆了。
  陆杨不参与话题,眼睛到处看。
  码头的繁华不必多说, 省城的码头更加宽阔,地上铺了石板。下了船,沿着走两条街,还是石板路。
  正式出了码头, 才是普通的黄土、沙土路。有些路上还有马粪、驴粪没有清理。
  街道没比府城宽阔,大多是两车的距离。
  小摊位较少一些,铺面都热闹着, 有些铺面甚至挂了五面幌子!
  经过这家铺面,陆杨勾着脖子往里瞧,又认幌子上的字。
  这是一家书斋, 赶上乡试了, 他们把书斋里热销的书籍名称做成了幌子,挂出来显眼得很。识字的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在卖什么,要是书生看了, 还能挪步去买两本。
  陆杨就想去买。
  谢岩把他拉着了,“不用买,这几本书我都看过。”
  乌平之也看眼幌子,上头有两本书他没看过,他问:“是府学看的吗?”
  谢岩摇头:“是崔伯伯给我拿的,说是他儿子以前的旧书,上头还有好多笔记。我都记下了,等到了住处,我教你。”
  陆杨跟谢岩还没去崔家拜访过,谢岩问了,等他考上举人,就能去崔家了。
  乌平之惊讶:“好大的口气,这得是多高的门户?”
  谢岩不知,“可能是鼓励我考好一点吧。”
  沿路还有许多铺面,大小和样式也与府城差不多,尤其是酒楼和客栈,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开在省城的布庄和茶行就要大一些,他们从门口经过,打眼一瞧,能有别的三个铺面那么大。
  陆杨看得移不开眼。
  要是他们的商号能开这么大就好了……
  省城有山,山菌的产出不如西山多。
  就像胡郎中到西山以后的感慨一样,别地的山民对山区掌控度很低,里面的山货、猎物、药材等物品,很难弄出来。
  山菌风靡府城一年多,菌子菜的风刮到了省城,这里的小商户不成气候,不能跟西山比,也就对他们商号形成不了威胁。
  陆杨说:“我们待会儿去逛逛书斋吧?总有你们没看过的书,先花一天时间逛逛,省城书斋收录的书籍应当大差不离。顺道去官学把文书交了,然后你俩好好学习,我照料你俩吃喝。”
  乌平之问他:“你们的书斋筹备得怎么样了?不会要等去了京城才开吧?”
  陆杨摇头,“差不多了,这次考完试,我跟阿岩回一趟县里,把我干爹和我哥哥们接来,他们安顿好,我就去找铺面,把书斋开起来。我干爹的雕版应该做得差不多了,余下的,我会花钱去买一些。拿下铺面之前,他们肯定闲不住,正好买纸墨来印书,把嫂嫂们都叫到作坊里帮忙,我家两爹、我们娘,还有陈婶子,都能去帮忙。等铺面开起来,就等阿岩给我送钱啦。到时我会再请些帮工。”
  乌平之又看向谢岩,谢岩笑道:“我想请人评书,同一篇文章,记录些不同的批注。《科举答题手册》已经涵盖了我见过的所有题型,往后编写,就是拿不同的文章,贴合题型去讲解。只有我一家之言,太狭隘了,我想请几个同窗一起编写。到时你也来,我们一起编书。”
  乌平之不自信,“我就不去了,我肚子里这点墨水,拿出来卖弄,不够惹人笑话的。”
  他擅长做生意,他说:“等回府城,我帮你们看铺面,书编好了,给我看看,我看印多少本合适。”
  谢岩不赞同他的说法,“你学问够好了,都能来考举人了,哪里没墨水?你对你的评价要改改,不能停留在你刚刻苦学习的时候。”
  乌平之只是摇头。
  他都被学问磨得没棱角了。
  这一路走着,陆杨还看见了一座特别高的塔。
  乌平之给他介绍,说:“这是金佛塔,里面供着一尊金佛,我爹早年来拜过,求佛祖保佑我能收心,好好读书。挺灵验的。等我乡试出结果了,我要来还愿的。”
  陆杨:“……”
  就是实现愿望的方式太粗暴了。
  谢岩望着那座金佛塔,目光变得非常憧憬。
  “要是我许愿考上状元……”
  乌平之说:“看你的诚意了,每年许愿的人多不胜数,佛祖凭什么听见你的声音?”
  谢岩问:“诚意是什么?”
  乌平之说:“肚子里的墨水。”
  谢岩听得直乐:“那不就是我的学问吗!”
  乌平之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佛想帮你,也得你有本事接得住。”
  谢岩明白了。
  他不去拜了。
  乌平之家在城南一角,房子隐蔽得很,过街进巷,还要再往里进个小巷子,走到像后门一样的地方,门外瞧一瞧,一个邻居都看不见。
  书童上前敲敲门,不一会儿,就有个门房来开门。
  门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见了乌平之很亲热。
  “来啦!我早等着你了,家里里外收拾了好几遍,怕你有朋友一起来,厢房都收拾出来了!快,快进屋歇歇,我让灶屋弄饭,给你们接风洗尘!”
  乌平之喊他“雷伯伯”,进屋以后,家里小厮都出来了,乌平之跟人做介绍,再跟陆杨说:“你到时有什么需要,跟雷伯伯说就好。我跟我爹不常来省城,他又当门房又当管家的。家里小厮都是从作坊里抽调过来伺候的,手脚笨些,能干点活,尽管使唤。”
  陆杨环顾一圈,一时无言。
  他记得来之前,乌平之说过,他们家在省城的房子很小,他们两家过来,住得开。
  确如他所言,房子不大。进了门,就跟他们在府城的房子差不多大,庭院一眼就看完了,但进屋就感觉这房子做工很精巧。
  房梁和瓦檐不是粗粗的抬来料子,直接就架上去用,精雕细琢了些花样。样式小,不出格,只显精巧。墙上窗户都有设计,窗格不是一排的齐整格子,花纹在四边。
  这房子平常就住一两个人,人气少了些,各处摆件多。
  陆杨眼光没养出来,只觉着这里的摆件,比县城乌家的摆件多,质量也更高。瓷器的光泽都更加细腻,上面的纹路都更耐看。
  他又想到乌平之提起万两银子的“区区”。
  他的胆子确实太小了,至少也得有一份像乌家一样的家业,再来谈害怕。

上一篇:我爹他是九千岁

下一篇:咸鱼和亲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