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402)

作者:羽春 时间:2025-02-08 12:07 标签:生子 种田文 成长 布衣生活 日常 交换人生

  陆柳跟陆杨说:“我以前最常喝麦子茶,自家粮食炒的,水里有个味儿。也会喝米茶,也是自家炒的。炒熟的米,泡一泡,会发成好大一颗。跟麦子茶一样,喝完了水,麦子和米就没有味道了,吃着淡淡的。”
  陆杨在陈家还好,能有几口茶水喝喝。
  家里日子过得不错的,都会买几包茶放着,平常泡茶喝。单独喝水,味道很怪。
  有些人家爱喝酒,平常买些酒回家当水喝。一般人学不来。
  陆柳嘿嘿笑道:“大峰喜欢喝酒,还没当水喝,我要给他买不?”
  陆杨服了他,“怎么哪儿都有你家大峰?”
  陆柳更是嘿嘿笑。
  陆二保喝着茶,望着说书先生,看说书先生摆个架势,都觉得好看,他问陆杨:“说书先生跟教书先生一样不?”
  陆杨说:“不一样,一个是说书给人听,一个是教人读书识字。做书生还是挺有前途的,谢岩也能出来做先生。”
  王丰年想想谢岩说话的样子,再看看说书先生的样子,跟陆杨说:“还是教书好,他来说书,可能会直接找客人要钱,这样不好。”
  陆杨:“……”
  他家状元郎真是完了。为什么两个老实爹也有这种刻板印象。
  陆柳咬着糖糕,低头憋笑。
  陆杨戳他脸:“坏柳哥儿。”
  糕点上齐,他们就认真听书,较少闲聊,说一句话、发个惊叹,也以《包公案》为主。一场听完,半个时辰过去了。
  今天有阔爷,说书先生歇息片刻,回来又讲了一话。
  陆柳听到第三话的时候,感觉不对劲,悄悄跟哥哥咬耳朵。
  “哥哥,是不是你?”
  陆杨假装不知道,陆柳便懂了。
  这次听书,是哥哥请客。
  他还有很多要学的,像这样提前安排好,再来听书,让两爹省点钱的事情,他就没有想到。
  陆柳跟他说:“哥哥,你跟大峰有点像。你们俩都是办事多,说得少。”
  陆杨说:“你想你家大峰了?”
  陆柳知道他不想说这个,笑眯眯转移了话题,继续说起了《包公案》。
  父子四人在茶楼待了一下午,赶在饭点之前回家。
  回来以后,嘴里都在说着《包公案》,把顺哥儿羡慕坏了。
  当天晚上,顺哥儿缠了陆柳好久,非要听,把黎峰熬住了,黎峰把他送回房间才作罢。
  次日下午,陈桂枝约着赵佩兰,带着闹腾的顺哥儿去听书了。当晚,谢岩听说了,跑来跟黎峰惆怅,说:“我俩都是家中顶梁柱,不用娘带着去听书。”
  黎峰得意道:“明天我夫郎带我去听书,你就听不了了。你要读书。”
  谢岩:“……”
  他就说是黎峰跟他较劲的!
  没过一会儿,陆杨出来骂黎峰,“显得你了,这么大个男人,还要夫郎哄你!”
  黎峰喊来陆柳,“你快看,你哥夫没用,又要你哥出来当坏人。”
  谢岩从隔壁屋探头,“谁没用!我夫郎愿意管我,你羡慕吧!”
  陆柳围着他们,发出熟悉的哀求声,“你们别吵了啦!”
  陈桂枝使唤顺哥儿拿席子出来,铺到地上,抱两个小宝过来爬着玩。
  几人聚在一起,嗑瓜子看戏,再聊聊《包公案》。威风和威猛是没当过猎犬的狗,看主人们吵得热闹,围着他们团团转。二黄是只成熟的大狗哥,要围着小宝贝转,引着他们多爬爬。
  夜幕降临,热闹的一天结束了。
  七月初三,立秋。
  秋老虎厉害,天气热着。赖真过来送书,再有一盒好墨。
  书是陆柳要的,好墨是送给陆杨的。
  陆杨上回说他不识几个字,聊完以后,洪楚说他谦虚,送些好墨过来,陆杨用得着。
  陆杨再次留赖真喝茶,家里才煮了面条,他给赖真上了一碗油泼面,赖真吃得很香。
  有过逛楼子的交情,赖真比上次客气些,留坐以后,能跟他们闲聊几句。
  陆杨要去省城陪考,九月份才回来。
  中秋节没法去家中拜访,让赖真给洪楚捎带个口信。
  “等我回来,定去找他玩。”
  赖真听着“找他玩”,露出怪异表情,过了会儿说:“我家少爷也要去省城,有个生意要谈。你们可能会遇上。”
  陆柳坐旁边翻着书,听说洪楚也要去省城,眼里好羡慕好羡慕。
  “哇,楚哥哥真厉害,生意都做到省城去了……”
  这个消息,给他们许多激励。
  等赖真走了,兄弟俩凑一处叽叽咕咕。
  都说万事开头难,手里有了本钱,商号开起来了,各处就都顺了。
  他们手里捏着银子,可以继续做生意。
  陆杨早说了要在府城置办个铺面,把商号开到城区来。前阵子给牙行递了信儿,让人留意着。
  府城人多,生意好做,商机与风险并存,挣到钱的人多不胜数,经营不善的也有许多。还有些沾了赌的人,再大的家业都不够赔的。要买铺子、租铺子,只要有耐心等,总有合适的。意想不到的好铺面也能等到。
  黎峰得空就到牙行转转,表明要铺面的决心,好些牙子都跟他吃过酒,他还让人把牙行管事约出来吃了一顿酒,递出了数份好礼,只等着好铺面的消息。
  他们做了一回大生意,落手里的银钱却多数是定金。
  陆杨找乌平之问过,这笔钱,最好等出货量达到一半以上的时候再动用。他们商号成立的时间太短,底蕴不够,没有丰裕的家产兜底,不能冒险。
  乌平之给陆杨讲了一个故事,是商户之间的挤兑事。
  甲商号花大价钱去乙商号订货,并且伙同其他游商,制造货品在外地走俏的假象,请这些游商们也来下订。
  订货之后,乙商号为了供货,会拿钱去采买更多的原料。
  为了赶工,也会找足够多的作坊、工人来承接订单。
  这批货物将出未出之时,再让人把订金撤回。乙商号的账面便可清空。
  此时若有钱庄愿意拆借,熬个半年一年的,只等出货,便能回本,还了钱庄的银子,加几分利息,家中还有余银。不算伤筋动骨。
  但紧跟着,甲商号走动关系,或威逼、或利诱,让钱庄不敢拆借银子给乙商号。再在市面之上,大量供出略高品质的同款货品,且压低价格出售。客商与散客们都会往甲商号蜂拥而去。
  乙商号账面没有银两,钱庄也不肯拆借,货物变不了现银,还有一堆人要养,有货款要结。作坊、工人,都要给钱,否则原料要砸手里。
  这时候甲商号会委派其他客商过去谈价,一次压、两次压,直到乙商号看不见出货希望,以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售出原料、半成品、成品,这次的挤兑才算完。
  至此,甲商号以超低的价格,占用巨量的货物,市场之上,一家独大。跌价的货涨回原价,并有更多的货物供应。大量的客商,只能到他家买货。
  乙商号底蕴浅,能家破人亡。底蕴深,还能苟延残喘。
  他们商号靠山吃山,压货的风险是承担得起的。
  但他们是没有底蕴的商号,几番商议后,决定不急着定下商铺。等着货款结清时,慢慢挑选。
  陆杨的想法是,他们可以先盘个小铺子,卖吃的。
  立秋之后,降温就快了,夏季卖早饭还成,不算特别热,冬季卖早饭,那是真的冷。
  “柳哥儿,你摆摊的想法很好,这一个事办成,家里人都有活干,能挣钱,他们心里舒坦,腰板都硬了。我们办这个事,就不为着挣许多的银子,不能说有了铺子,就十倍百倍的挣钱。我们刨除租子、成本,照着你原来的计划,能攒出菜钱,能让家里吃上好米好饭,顿顿能沾点荤腥,这便够了。”
  陆柳听着点头,“对,这个铺子,就为着我们能有点事干,不能全冲着银子去,这样就不是享福了,又累又焦心。”
  陆杨见他能接上话,就引导他去想,“那这个铺子,你卖什么为主呢?”

上一篇:我爹他是九千岁

下一篇:咸鱼和亲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