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大佬宠夫郎(340)
展煜和太子对视,太子道:“邴大人胆子真大。不过这也算艺高人胆大吧,如果不是他大胆,敢接下县令一职。也就没有后续那杂交粮种了,总体而言,邴大人是有真本事在身的。”
展煜道:“若不是他还有些本事,呵……”
“若如你讲的那般,邴温故这人一无是处,那怎么突然就成了现在这般文韬武略了呢?”
“这个说来还多亏了无为先生。据说无为先生身带福星命格,是那种你对他越好,他就会反过来带挈对方的那种。”
展煜问道:“若真如此,南家日子怎么还那么穷?莫非南家对南锦屏不是真心,只是流于表面?”
“这倒不是。圣人有所不知,这寒门对双儿好,也就是同家里男丁一视同二罢了。而穷人家的男丁也不见得过的有多好,说句不好听,比贵人家里主子跟前得宠的畜牲日子还不如。所以即便好,也就那样。据说正因为如此,就是不够好,才没有大富大贵,只是家中人口平安罢了。”
展煜点头,他虽然是一国之君,富有天下,但不是何不食肉糜之辈。他知道穷人的日子有苦,他曾经不受宠的时候,也有过那样的日子。
“渊亭此人虽然性格种种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无为先生那真是痴心一片,好到无话可说。成亲后就跟家里表明,家中一切家务,地里劳动,无为先生皆不参与。”
听到此处,展煜还算满意。
“渊亭又教无为先生读书识字,明礼知是非,这才有了现在出类拔萃的无为先生。这时候无为先生自带的福运反馈给渊亭,他自己讲的,就像是突然之间开了窍。从前不懂的知识,无师自通了。然后就有了现在圣人见到的邴大人了。”
姜憬淮以为圣人会对南锦屏福星一说有所怀疑,没想到圣人眼中不带没有怀疑,反而亮的吓人,似乎对南锦屏身带福运深信不疑。
“福星啊,好,好!”展煜高兴的双眼亮的惊人。
“朕无其他事询问了,你下去吧。此次做的很好,过几日你的封赏就会到了,你等着便是。”
“多谢圣人。”姜憬淮得了准话,放了心。
待姜憬淮离开后,太子已经反应过来,圣人对南锦屏之关心,似乎并不是风花雪月之情,而更似舐犊之情。
“父皇,你对南锦屏福星一说,没有怀疑?”太子问道。
“太子,你过来,朕给你看一样东西。”展煜起身来到一处墙前,墙上挂着一副圣人自己亲手所书的仁德天下四个大字。
展煜把那副字画撩开,露出后面的机关,他轻轻旋转几下,那墙就转开了,露出容一人进入的通道。
“跟我进来。”展煜招手,太子跟在展煜身后进入。
展煜拿出火折子点燃了桌上的蜡烛,太子这才看清这是一间密室。
密室正中摆着香火贡品,这些都没什么,最骇人的是墙上那副画像。画中人是一位年龄在六七岁左右的男童,甚至可能更小,瘦骨嶙峋,双目无神。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画中人如果等比例长大那就是太子见到的南锦屏。
只不过南锦屏比起画中人来,多了十分神采飞扬。
“这,这……”太子傻了,一时间反应不过来眼前这情况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父皇暗室之中的画像同南锦屏相貌一模一样。
“太子,过来给你皇伯伯上香。”展煜望着画像的目光很柔和,充满思念。
太子缓了缓心神,镇定下来,点燃香火,恭恭敬敬给画中人上香行礼。
“父皇,为何南锦屏会同孩童时期的皇伯伯长的一模一样?皇伯伯不是在七岁的时候,为了救父皇溺水而亡了吗?”
展煜目光有些凶戾,“是啊,朕也很好奇呢,为什么一个偏远乡村的小双儿会同朕的兄长长的一模一样呢?”
太子心中凛然,有些事情不敢深想。
“放心,此事朕一定会查一个水落石出。”
二人走出密室,太子还是不解,“父皇,南锦屏相貌与皇伯伯一模一样,为何朝中大臣竟然无一人发现。”
展煜冷笑,“当年母妃生了兄长,先皇得知是个小哥儿后,就将母妃视为不祥。母妃备受冷落,那时候又只是一个小小的常在,谁会关注一个备受冷落的常在生的生而不详的小双儿。
母妃知道先皇不喜兄长,怕他惹先皇厌烦,遭无妄之灾,就把皇兄常年拘在院中,不见外人。皇兄直到死前都未曾离开过那一方小小的院落,就更没人知道其相貌了。这些年,除了朕和母妃,这世界上大抵没一个人记得皇兄的样子了吧。”
至于梅成温等人,那都是后来展煜在成人后,凭借手段走向政治舞台后的事情了。所以,梅成温等人压根不知道展煜兄长长什么样子,只知道他有个双儿兄长。甚至于他那个双儿兄长为救他而死的事情都不知道。
这事是展煜心中的伤,很少提及,只跟太子讲过。
太子对展煜这番过往知之甚详,皇太后后来之所以还能有了展煜,只能说一切都是阴差阳错。
有一次先皇喝醉了,不知道怎么走到了皇太后的院中,再次宠幸了皇太后,有了展煜。
只能说一切阴差阳错,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定数。
提起这些,展煜的眼神都是冷的。
“太子,你相信这天底下有没有血缘关系却长相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吗?”展煜与其说是询问太子,不如说是喃喃自语,更像在问自己。
太子知道,此时此刻展煜并不需要他的回答,他自会派人去查。
邴温故和南锦屏回到驿站,就被团团围住。
“大郎,圣人可有降罪你?”梁氏问。
“大郎,四郎帮你搞了一个万民请命,可有用?”邴父问。
“锦哥儿,圣人知你杀了昆弥,可有不信?”苗氏询问。
“锦哥儿……”
“耶娘、岳父岳母不必担忧,圣人没有怪罪的意思。”邴温故打断家中人七嘴八舌的询问。
南锦屏瞅了眼邴温故,没有拆穿他,圣人可没说不追究邴温故抗旨不遵的事情。但是这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讲了,家中人帮不上忙,不过徒增烦恼罢了。
“无量天尊,那就好,那就好。”梁氏胡乱拜着,“那咱们什么时候能回丰州?”
“暂时还不可以。毕竟我也算抗旨不遵,此事虽有功但也有过,功过不好评断,圣人的意思是给个什么官还要再商量商量,叫我留在汴京城等候旨意。”
“留在汴京?”
“嗯,正好我任期满了,圣人一并就把我调回汴京了。”
“太好了,我儿以后就是京官了。”梁氏高兴欢呼。
“四郎不在,一会儿联系四郎,找人把百姓们送回丰州吧,来回路费,算在我身上。也叫四郎给咱们寻个住处。”
“咱们可以离开驿站了?”
“可以,只要不离开汴京就成。”
“那可真是太好了。”
“还有一件大好事要跟大家宣布?”邴温故瞅向南锦屏,目光之中满是骄傲和自豪。
“什么好事?”苗氏瞅邴温故的模样,下意识觉得同她的锦哥儿有关系。
“夫郎因诛杀乌孙昆弥有功,圣人特许夫郎参加今年的科举。”邴温故大声讲着,比自己当时中了状元郎还骄傲。
“什么,锦哥儿竟然能参加科举?”苗氏惊叫。
不止苗氏,南父,南大郎,顾氏等所有人都怀疑自己听错了。可是看见大家脸上不可置信的表情,又明白自己没听错。
南锦屏解释,“其实这事主要还是多亏了温故。”
“自古以来,夫郎和娘子立下大功都会记在夫君身上,而夫郎和娘子本身不过得些虚荣和金银财宝的赏赐罢了。
但温故不愿意侵占我功劳,请求圣人给予我一个公平。按理来说这样的功绩是要加官进爵的,但是百官怎么可能同意一个双儿当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