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大佬宠夫郎(317)
大队长小声斥责张明阳,“亏你还是戍边军,竟然同匈奴女子搅和到一起,你怎么对得起大人,对得起丰州满城百姓!”
邴温故本来就想兼并匈奴,兼并指的是两族成为一家。
现在有个大好机会摆在眼前,邴温故立刻当着匈奴百姓的面严肃道:“匈奴百姓同大庸百姓没什么不同,都是双手未染鲜血的普通人。”
“只要两个人真心实意,没有其他目的,若想通婚,本官不但不反对,还真心祝福。”邴温故看着莎娜和张明阳,眼神暗带鼓励。
“无论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同大庸人通婚,就可以搬到对方家里居住,本官不会做那令夫妻分居的恶人。”
想要两族真正同心,只有通婚。有共同的血脉才能做到毫无芥蒂接受对方的民族,这是邴温故真正的目的。
果然匈奴百姓听到同大庸人成亲可以离开这里,心思活泛起来。
张明阳和莎娜对视一眼,皆羞涩的低下头。
后来这二人真的成亲了,成为第一对通婚的匈奴和大庸人。
张明阳跟莎娜成婚后,没有带着莎娜回丰州城居住,那里还很排斥匈奴人。张明阳跟莎娜就在新城这边安了家,二人平时居住在新城。
新城就是从前匈奴的地盘,邴温故占领后,改了城池改了名字,叫做新城。
邴温故的计划就是这边居住的人口以匈奴人和跟匈奴人通婚的大庸人为主,这样两族都能和平共处。
随着通婚的人越来越多,丰州那边迟早有一日能做到真正接受,这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过程虽然缓慢,但是循序渐进的好处就是不会爆发激烈的冲突,潜移默化就和平的接受了。
至于没收匈奴人的牛羊马什么的,当然不会还给匈奴人。
这些大牲畜招了大庸人过来放牧,牲畜是府衙的,这些牧民只是工人,给月俸。
这边匈奴百姓的民心稳定下来后,邴温故开始骚扰乌孙。
有了前几次对战匈奴的经验,再加上最近戍边军伙食不错,训练有素,对战乌孙这几场仗都打赢了,且赢得很漂亮。
费曼单于不甘心,主动发起几次游击战,可是最后都被邴温故打退了。
费曼单于带着一部分匈奴人漂泊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很快就把带出来的那点粮食消耗光了。最后不得不宰杀了战马裹腹。
“单于,这般下去不行呀,战马若是都被吃光了,咱们还怎么夺回王庭。”
“闭嘴!”费曼单于岂能不知道这些道理,但是有什么用,他现在又打不过邴温故,抢也抢不回王庭。再打几次,他就得成光杆司令了。
一直存在感不强的二王子忽然道:“父亲,从前大庸朝廷不是一直想同咱们和亲吗?不如咱们同大庸朝廷和谈吧。”
费曼单于抬头目光沉沉地瞅着二王子,把二王子瞅的毛毛的。
“父亲,儿子,儿子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这么僵持下去不是个办法,倒不如暂时委曲求全,把王庭谋夺回来再做打算。”二王子恐怕费曼误会他着急忙慌的解释。
“单于,二王子说的有道理。”属下跟着劝说。
“可是如今形势有利于大庸,大庸皇帝会同意和亲吗?”一个属下担忧道。
“会的。”二王子坚定道:“大庸朝廷不知道这边真实情况如何,一定以为咱们还有从前的实力,肯定愿意和解。况且据在大庸埋伏的探子传回来的消息看,大庸朝廷并非铁板一块,这位丰州府尹在大庸朝廷还有一位死敌。那位很是厉害,深得大庸皇帝的圣心,有他从中调和,不怕不成事。”
费曼单于想来想去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这样。
费曼单于知道从邴温故这边入手肯定不成,派探子暗中接近那位据说丰州知府的死敌,使了一些金银财宝,那位死敌帮忙安排,最后费曼单于谈和的折子出现在展煜的御书房。
大朝会的时候,展煜把匈奴单于想谈和的奏折给朝臣看了,文臣大多同意,武将全部反对,还有中立派提出先见见费曼单于,之后再做打算。
最后展煜同意面见费曼单于,费曼单于愣是没敢从丰州前去汴京城,他怕邴温故直接把他杀了。硬是绕路多走十几日到的汴京。
费曼单于来到汴京城,汴京城官员还当他是当初那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好吃好喝招待着他。
这样的款待令费曼单于明白,对于边境战况,汴京这边可能知道并不多,再次变得傲慢自大起来。
费曼单于在驿馆休息了三日,展煜才召见他。
来到大殿之上,费曼单于带领二王子和几位心腹只是简单把右手放在胸口微微鞠躬,就算作行礼了。
大庸常年被匈奴压着打,都打的没脾气了,对此展煜没有计较。
“大庸皇帝,我是匈奴费曼单于。”费曼不会讲大庸语言,这些都是身边会大庸语言的翻译给翻译的。
展煜对费曼单于很是客气,先是简单寒暄了几句才进入正题。
“如果大庸皇帝愿意嫁公主和亲,单于愿意同大庸皇室结下两姓之好,签下百年互不相犯的和平条约。”费曼单于叽里呱啦一顿讲,翻译翻译道。
“当然,单于也是有条件的。大庸必须无偿归还王庭,同时每年还要给五万两白银、绢十万匹、茶叶……这些算作岁赐。”
展煜听了匈奴的条件,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道:“容朕考虑一下。”
散朝后,展煜把几位信任的大臣招到御书房商量此事。其中就有梅成温。
梅成温几乎立刻道:“圣人,臣觉得此事可行。虽然目前为止看似咱们大庸占上峰,但是过往的经验告诉咱们匈奴的实力不可小觑。若是不同意和谈,激怒了费曼单于,费曼单于不管不顾彻底反扑,到时候两军交战,死伤无数,不知道又有多少戍边军或者大庸无辜百姓死在战争中。”
户部尚书附和道:“圣人,和亲能换取大庸和匈奴百年和平,值得啊。”
“可是现在是我方占有大好局势,凭什么还要给岁赐?”左相不赞同道。
“岁赐,听名字就知道是咱们大庸赏赐给匈奴的。赐,何为赐?上位者对下位者那是赐。说明在匈奴和大庸的关系中,大庸才是那个上位者。就好比大庸每年不一样往地方财政拨款,匈奴接受了岁赐,就等同于大庸的附属。只一点点钱财就能让匈奴成为大庸的附属,何乐不为?”
“梅成温,你脑子没病吧,你在胡说八道什么呢!”左相没忍住气的骂了人。
“本官一心为大庸和百姓着想,哪里不对左相可以指出来。”
“哪里都不对,狗屁不通!”
梅成温同左相吵了起来,最后被展煜压下去。
左相一针见血,“圣人,臣不赞同。无论如何美化,起怎样看似高贵的名字,岁赐的本质都是进贡。”
梅成温对圣人拱手行礼,“圣人,臣绝对没有半分私心。为表示诚心,臣推荐七公主去和亲。”
这下展煜、梅成温连同殿内人都愣住了。原因无他,七公主是四皇子的亲妹妹,也就是梅成温的亲外孙女。
第172章 光杆单于 匈奴没了
展煜到了最后也没有定下来, 丰州城到底什么情况展煜不知道,占了匈奴王庭,损失有多大, 能否支撑费曼单于的反扑这些展煜都不清楚。
邴温故确有奏折汇报这件事情,但是据邴温故奏折上而言,若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结果, 好到可以称呼为奇迹。而奇迹之所以被称为奇迹,就是因为它本身代表着不可能发生。
作为大庸圣人, 展煜见过太多好大喜功,故而谎报军情者。这些人同样把自己或者战役描述得神话一样,任何人听后都觉得是个奇迹, 这主将功劳大着呢。
展煜甚至见过前一日还报自己大获全胜,好似后一日就能把敌人全歼的奏折。结果他还没高兴过夜, 半夜里就得到这个将领被敌人斩杀的消息。
谎报战况,贪功的主将很多, 或者把一点功劳夸大成丰功伟绩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