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大佬宠夫郎(290)
丰州这里物资不丰富,有钱也没地买东西。
“好。”众人答应着。
到了第二日,邴家人和南家人开始忙乎起来。众人都在时刻观察两家人的动静,对于他们大量购买房产土地虽然不解,但勉强还能接受。
可是当南锦屏和邴大娘请人盖道观,他们就不淡定了。
甚至军中都出现了不利的流言,“呸,我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东西。人才来,不想着怎么打匈奴,开始盖道观了。怎么盖了道观,等匈奴打进来,就请道士请神仙下凡相助?”
“你不懂,他这是亏心事做多了,害怕呢。修观建庙,不外乎琢磨着少遭点报应。”
对于军中这样的流言,百里无涯听到了,但是却视而不见,因为他自己就深以为然。
甚至于被安插到军中的丛林等人,因为是邴温故的人,都遭到了排挤。
丛林当然不可能放任这些流言动摇军心,立刻同邴温故汇报。邴温故抽冷去军中,捉到几个传播流言的士兵,当众扒了裤子狠狠地打,打的皮开肉绽。
这些士兵皮厚得很,只是打并不能令他们闭嘴。邴温故就饿他们,饭食减半,这样的饭量饿不坏人,但是在大量的训练之下,吃不饱的饥饿能让人疯狂。特别是同伴都能吃饱,只有自己吃不饱的情况下。这一招,就没人敢在背地里议论纷纷了。
百里无涯作为军使不作为,邴温故可没啥好客气的,直接把人撸了,换丛林坐上去。
丛林武功是没百里无涯厉害,但有邴温故压着,百里无涯只能忍。
对于军官变动给军队带来的军心动摇,邴温采取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政策。
士兵们每次训练,都比试出个前三,和进步最快评比。至于奖励,目前对于丰州的情况而言暂时用不到重金。只要每餐多给一个鸡蛋,一块肉,就能让这些士兵们拼命。
而评比的裁判,肯定就是丛林这个新任军使。如此一来,丛林的地位不需要多言,自然而然就在无形之中稳固了。
邴温故这日踏进衙门,叫来沈城舟,询问道:“丰州耕地今年耕种了多少,还有多少没耕种?”
这些之前邴温故叫人专门排查过,都有记录,沈城舟拿了出来。
丰州这边耕地大约是土地的原因,收成本就不算丰富。而今年,竟有五六成耕地没有耕种。
“上次匈奴劫掠时间不巧,正是百姓们耕种时节,匈奴把很多百姓们藏在家中的粮种抢走了,导致许多百姓无粮可种。”沈城舟解释。
邴温故沉吟下道:“我带了杂交粮种过来,到时候可以分发给百姓。”
听到邴温故这般讲,沈城舟没有高兴,反而心提了起来。他才不信有人会无缘无故把这么多钱撒出去,朝廷可都不管丰州了。
果然下一秒就听邴温故继续道:“就当是衙门朝我借的,到时候等收成的时候,衙门还我就是了。”
“衙门的粮种?”
“衙门借给百姓粮种,百姓收了当然要还了。”邴温故理所当然道。
沈城舟脸都垮了,“百姓到时候要还几成?”
“借多少粮种还多少就成。”
沈城舟面上点头,心里却不以为然,他们这些当官的对于这事心里门清。
衙门里的就没不知道税收这里面的门道的,说是借多少还多少,但是都能动手脚。
发出去一升带麸皮的粮种,还一升不带麸皮的。再在称上动了手脚,一升就能变两升,甚至更多。
有很多衙门就是靠这种方法多收百姓们的粮税,这也是百姓们常常贿赂收粮税官吏的原因。
沈城舟心里冷笑,果然是个能‘赚钱’的好官,丰州城这么穷困的府城都能给他找到如此冠冕堂皇的搜刮民脂民膏的办法。这脑子可真够用,若是用到对抗匈奴上,说不定真能给他打赢。
沈城舟心里再怎样盘算,却也无可奈何,叫人去通知百姓们来领取粮种。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其实给丰州百姓们带来挺大震动的。
沈城舟的一些亲戚们有考虑到这层的,就托人来询问。
沈城舟直言相告,“新来的这位邴知府是个什么性子,我也不知道。不过他家眷来那日,你们都看到了,声势浩大得很。那么多家财,肯定很会赚钱。所以我也不确定到时候还粮种是个什么情况。”
这话相当于明示了,就差直接说还粮种肯定会做手脚了。
亲戚叹气道:“便是知道这是个坑,可没办法啊,还得跳。不跳怎么办,家里一粒粮种都没有了,地只能荒废,到时候一粒粮食都收不上来。领了粮种,最起码地能种上,不管收粮的时候怎么还粮种法,总归能剩下一些粮食。”
待亲戚走后,沈城舟娘子周氏问道:“郎君,妾之前听打听这位新府尹的人讲过,这位新府尹似乎改良了粮种,可增产。
如果真如传闻那般能增产五成,那么便是秋收时节多还一些粮食也是合适的。”
沈城舟眸色充满担忧,“我担心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个。娘子,你可考虑过匈奴的问题。秋收的时候,匈奴必来劫掠。到时候匈奴把粮食抢走了,那么百姓们要拿什么还给府尹。最后忙了一年到头,颗粒无收,反而倒欠了府尹许多粮食,叫百姓们怎么活命。”
周氏吓得用帕子捂住胸口,“那我这就转告耶娘和家中亲戚,叫他们不要贪图增产就向衙门借粮种。”
沈城舟颔首,“去吧。”
有这种想法的百姓不少,而他们大多数都是日子还勉强能过下去,但却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这些百姓选择不借粮种。
剩下穷的叮当响的百姓,就没这种想法了。怎样都活不下去了,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第150章 匈奴人打来了 水泥
邴温故带来的二代杂交粮种有限, 本就不够全府城的,这般有人愿意借粮种,有人不愿意借粮种, 两下中和,正好勉强够了。
邴温故本想处理下丰州城堆积的陈年旧案,结果发现旧案并不多。有也及时处理了, 目前为止丰州最主要的还是匈奴问题。
邴温故坐在书案后静思丰州城的未来,丰州现在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建设和匈奴。
对于其他人而言, 匈奴或许才是最难解决的,毕竟这是困扰了边境百年的问题。但是对于邴温故而言,匈奴才恰恰是最好解决的。
在星际的时候, 虫族狡猾如斯,照样被邴温故打的听到他的名字就狼狈逃窜。
匈奴, 不服?那就打到服为止。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建设和发展,丰州这边的土地, 并不适合种植粮食。想要发展成农业大国太费劲, 农业并不是丰州的优势。
邴温故想着, 毛笔在纸上画着,转而又想到了匈奴的问题上。
邴温故叫来沈城舟, “丰州地处边境,频频遭遇匈奴倾扰, 适合走全民皆兵的路线。所以本官考虑良久,打算在城内开了武馆,全城百姓无论男女老幼皆开始习武。”
沈城舟内心无语至极,就算新官上任三把火,也用不到这么折腾吧。
“府尹大人,如今丰州城内剩下的都是些女人和孩子, 他们实在拿不动兵器,不适合上战场。”
“本官从未打算让这些人上战场,只是丰州地理位置特殊,在这生活懂些拳脚功夫更安全。如此一来,日后遇到匈奴,尚且有一博之力,不至于一下就成了待宰的羔羊。”邴温故阐述自己的思想。
沈城舟摇头,“女子和孩子们不适合。”
邴温故见沈城舟讲不通,直接下了命令,也不用他同意。
“此事本官意已决,你带人去贴通告吧。明日本官会叫丛林选出合适的士兵下去叫百姓们拳脚功夫。”
沈城舟心中摇头叹气离开衙门,张罗着贴告示去了。
城内百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态度同样分化成两极。
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躺在病床上,听着儿媳妇丛氏的叙述,生气的问道:“这个新来的知府不想着打匈奴,尽搞这些没用的干什么!”
老妪又问道:“难不成咱们家还需要去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