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聆听怪谈诡则[无限](218)
“刚到高三门口,就被一起带进了楼上的怪谈里。”
那来得及。
都讲到了这里,叶玫又插了句题外话:“去洗手间的伎俩倒是很多人用过。”
“但是这五分钟里,想探索根本走不了多远,超时即死,路上还容易发生意外,渐渐就没人在上课期间离……”
一声严厉又干脆的斥责强行喝断了叶玫的话。
“上课?你们也知道现在在上课啊?”
高三(5)班的老师从教室里走出来,眉眼里满是不悦:“早读课不回教室背书,在走廊外边交头接耳什么呢?”
“我在教室里头就看见你俩两团人影堵在我们班窗前,就在门口待了一会,结果你们还站在这儿,一点学生的自觉都没有。”
范意:……
原来这老师不是人机啊。
“问你们呢,”那老师说,“你们是哪个班的?不说我自己去查,最好别被我查到。”
它说得太理直气壮,仿佛他们真的是犯了错的学生,而它是恨铁不成钢的老师。
一时间,范意竟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借口,来解释自己为什么逃课。
范意张了张口,却发现自己没有必要再解释了。
因为狂风在五分钟倒计时的最后几秒出现,猛烈地朝他们扑来。
怪谈的诞生向来如此,明媚的白天似被一瞬间拉了闸。眼前“噗”地黑了下去,伸手不见五指。
连带着整两层的高三学生,一同坠入怪谈之中。
准确来说,是在怪谈中嵌入的另一则怪谈。
不久之后,范意重新睁眼。
他发现自己依然置身于高三的楼层里,身前是教室,身边是叶玫。
原本正厉声质问他们的老师却不见了影踪。
*
“我记起来了。”
“我们只能做沉默的旁观者,范围限制在这层楼里。”
叶玫说:“上一次,就是这样。”
重新来到这儿,叶玫蒙了一层尘的记忆逐渐变得清晰。
他走到过道的栏杆旁,往底下看。
“五班31名学生,”叶玫开始复述他曾经遇到过的一切,“在拍纪念照的时候,照片里却出现了32个人。”
那些高三的学生都聚集在楼底。
“我估计了一下,”叶玫说,“这则藏在‘不存在的人’里头的小怪谈,应该在D级左右,还是最低级的那种。”
“只比一般的灵异事件强一点点。”
D级和A级,差距太大了。
所以,它会如此轻易地被“不存在的人”同化,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每次重置周目,这则怪谈与它内部发生过的事情,都会跟随着他们一起循环。
而那些学生,大抵早就死了。
现在的他们,是两则怪谈相互融合的结果,是被诡物预设好的“投影”,为了展现当初的故事。
范意盯着楼底,没多说。
但下面已经乱作一团。
不明所以的学生们第一次经历怪谈,发觉自己被困在了一定范围内,无法离开学校,不由得心生慌乱,无措地四处碰壁。
整则怪谈里,布满了简单又粗陋的空气墙。
“然后老师会安抚他们,叫他们冷静,经历一系列尝试。”
“等他们发现没有网络,电话无法拨通,无人能看见他们,报不了警之后,怪谈会出来宣读规则。”
一切正如叶玫所言,按照他记忆里的道路,往前发展着。
操场中央的喇叭被怪谈征用,无人启动的情况下,自己发出声音。
是个女声,语气如新闻念稿。
【高考在即,为了鼓舞学生们的士气,并以适当的方式放松大家紧张的心情,学校特别组织了这次趣味运动会兼成人礼活动……】
横幅拉在楼底的花坛与会堂之间。
喇叭继续出声,往下宣读着趣味运动会的各类运动项目、及其有关的规则。
由于是D级怪谈,它给出的条件并不复杂,很好理解。只要认真听一听,好好遵守,不出意外的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通过。
叶玫继续做讲解: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
他说:“这堆规则里的最后一条,是个陷阱。”
【请所有同学与教师在运动会结束后进行合影留念,请务必保证各班人数正确,与上报的数量一致,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
范意只听过一遍规则,但他记性好,线索在脑子里,还热乎着,简单地过了一遍,分析道:“是它们报错了人数?”
叶玫:“对。”
“照片上多少人,它们就得报多少人,不可以多,不可以少。”
范意想了想:“所以,是少报了人数,对吗?”
叶玫:“我还以为你会猜他们多报了,毕竟这些学生里,混进了个‘不存在的人’。”
“你说这是个陷阱。”
范意道:“这条规则已经把话说得很直白,他们肯定会注意到人数的问题,自然也会发现,他们之中多出了一个不存在的人,这样一来,哪有什么陷阱的样子。”
“除非是误导。”
“嗯,”叶玫说,“所以只有四个人活下来了。”
“第五个人,并不存在。”
果然如此。
范意趴上栏杆,看那些学生被迫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两人三脚、套圈比赛。
他们惊讶于怪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场地,同时又心怀忐忑,又在胜负欲里忘记恐惧。
等比赛出了结果,范意才问出自己的疑惑:“但是高三的孩子,逻辑应该是最清楚的才是。就算一个人看不出误导,在场这么多人,还有老师,也都没有发现吗?”
“发现了一半,”叶玫说,“五班的学生提出过,多少人参与了拍照,到时就报多少人。”
“这个拍照按班级来算,一旦报数出错,就是全班连坐。”
“但是这些学生不知道,他们经验不足。在怪谈举办的运动会与成人礼期间,也没有人死,甚至真的起到了放松精神的作用。面对最后一条规则,他们在自以为找出陷阱后,就放下了该有的警惕。”
范意明白了:“可他们没有注意到,里面还有一条可以单独拎出来的规则。”
“重点不在拍照,而是后半句。”
两人异口同声:“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
叶玫肯定了范意的话:“对的。”
他说:“其实,这则怪谈的名字是——‘透明人’。”
第145章 Life and death 24
在这个世界上, 有那么一种人:他们平时的存在感低微,寡言少语,非必要不与人接触交流。
而且平平无奇, 在社交与公共场合中最容易被人所忽略, 仿佛可有可无——被称作“透明人”。
在怪谈的作用下, “透明人”的特征、行为会被无限淡化。
而对这些陷于囹圄的高三学生来说,每个班级都渐渐出现了一位怎样呼喊, 上去搭话,都不会被旁人注意的存在。
最后一条规则没有欺骗他们。
注意到这点的人,却跳进了怪谈的陷阱。
有人注意到了透明人留下来的痕迹,发现自己的个人物品被故意画花, 或者看到透明人落在这里的东西,却只以为是凭空出现,却没有往那个方向上去想。
范意自言自语:“一人出错, 全班被牵连,却只活了五个。”
怎么算怎么不对。
如果真按照这样来算,应该是要么一整个班活, 要么全军覆没才是。
除非……
还有别的原因。
范意问:“五班混入了一个不存在的人, 他们班级的人数不对, 是吗?”
两则怪谈在同一位置复苏,分不清谁先谁后,但按背后诡物的能力来看, 定然是“不存在的人”更胜一筹。
他们报数,是先数好了拍照的人数, 再统一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