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下(61)

作者: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11:03 标签:爽文 无CP 穿越时空 轻松 基建 历史衍生 七五

  白毛仙姑变成白发魔女,从此破庙成为禁地再没有村民敢靠近。
  人命是大案,地方官得知黄世仁是被寻仇而死吓了一跳,当年杨白劳的死或多或少和他有点关系,要是那白发魔女来找他寻仇,他家的护卫家丁挡得住吗?
  地方官胆战心惊,于是到京城请来六扇门的神捕白玉堂过来捉拿作乱的江湖魔女。
  观衆们:……
  当官的都这麽不要脸吗?之前怎麽欺负人家的你是只字不提啊?
  还有,六扇门是怎麽出现的?白五爷你还好吗?
  观衆们震惊不已,看戏都看的不得安生,有种下一刻锦毛鼠白玉堂就会从天而降踹翻戏台子的感觉。
  京城那麽多勾栏瓦舍,每座勾栏瓦舍里都有是几十家戏园子,白五爷只有一个人应该不会正好踹到他们这里来。
  观衆们拍拍扑通乱跳的小心脏,戏份实在精彩,他们一刻都舍不得离开,白五爷正好踹到他们这里来的概率太小,赶紧专心看戏缓缓。
  扮演神捕白玉堂的戏子出场一段漂亮的武打戏让戏台下面的观衆立刻回神,观衆席叫好声不断,气氛再次火热起来。
  来自六扇门的神捕白玉堂不是是非不分之人,抵达地方後探访巡查,发现所谓白发魔女并非最初就是恶人,而是生生被逼成现在这个样子,反倒是向六扇门求助的地方官欺上瞒下无恶不作。
  民间地主豪强欺压佃农他睁只眼闭只眼当看不见,佃农到官府告状他也不管不问,只要钱给到位就算出了人命也能糊弄过去,若非如此,喜儿也不会从天真烂漫的佃农之女变成如今的白发魔女。
  还有青苗法,朝廷拨下那麽多钱不是为了让地方官和地主大户拿捏贫民百姓,而是为了救助那些快要饿死的人家。
  民间高利贷不能碰,如果家中实在贫穷还不起利钱,只要符合官府的条件就可以不还利,要是家中有老弱病残甚至还能直接去领钱,连还都不用还。
  朝廷不是不管贫民,官家和相公们夙兴夜寐将政策制定的尽善尽美,怎麽到地方官那儿就成了害民的政策?
  白神捕查出真相後愤怒不已,先以绝妙的武功制住喜儿将其关押在六扇门,然後将地方的情况上报开封府,请来包大人将那作恶多端的官员绳之以法。
  法网无情人有情,喜儿杀人乃是替天行道,当地村民饱受地主黄世仁的压迫,喜儿除掉黄世仁等于救了他们的命,村民们知道喜儿被六扇门带走後自发到京城为她求情。
  开封府和六扇门虽然严苛却也不是一点都不能通融,有那麽多村民替他求情,再加上她除了杀掉仇人外没干过别的坏事,六扇门便网开一面允许她留在六扇门戴罪立功。
  恰在此时,西北军击退西夏大胜归来,大元帅狄青率军回京接受封赏,不想原本生死不知的王大春竟然也在军中。
  原来王大春和他娘被黄世仁赶走後愤而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往无前被狄大元帅提拔为副将,只等这次回京受赏就回乡救喜儿于水火之中,不料二人最终却在京城相遇。
  贪官和地主被绳之以法,喜儿报了仇来到京城将功赎罪,大春在军中前途无量,俩人终于苦尽甘来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
  全剧终。
  虽然总感觉哪里怪怪的,但是好歹是个阖家团圆的大结局附和过年的气氛,观衆们愣了又愣懵了又懵,看到最後脑子都成了一团浆糊,散场後好久缓不过来,非得再看几遍才好琢磨怎麽评价。
  然而这出戏不管看了几遍都不知道该怎麽评价,哪儿来的神人写的本子,戏本子还能这麽玩?
  原作者兼编剧西岭先生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数着戏班子给他的工钱准备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
  先黑再洗,无脑黑阶段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洗白。
  他这一出戏不光能宣传新法的初衷还能连带着宣传新成立的六扇门,天呐,世上怎麽会有他这麽聪明绝顶的人才?
  啧,便宜大宋了。


第195章
  *
  在消息不灵通的古代,商人是消息最灵通的群体,戏班子则是传播消息最方便的群体。
  不是所有的戏班子都能在京城有一席之地,大部分都是要走南闯北讨生活。
  条件好的戏班子可以在城里唱戏,条件不好的戏班子就辗转于村寨之间,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他们。
  地方官敢肆无忌惮的摊派青苗钱就是因为百姓不知道政策到底是什麽样,有些官员为了能随意操控权柄甚至刻意不让治下百姓知道朝廷到底是什麽意思。
  推行新法遇到的阻力如此之大,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真正需要救济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官府的青苗钱到底是干什麽的。
  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就对症下药,送上门来的机会没有不把握住的道理,等舆论战打完就去收拾京东、河北、淮南三路的狗官。
  括弧,仅限于狗官,尽职尽责的好官该提拔提拔该夸夸,他们好官不和狗官一起玩。
  《白发魔女传奇》後半场将朝廷的立场写的非常明白,他还把青苗法的实施细则写进了戏文里,只要听戏就能明白朝廷制定的到底是个什麽政策。
  戏文通俗易懂,剧情看起来也毫不费劲,前半出写喜儿被地主和贪官害的家破人亡後半出写六扇门和开封府惩恶扬善挽回朝廷的名声,过审技能点满。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他到现在都能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见这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词戏文有多洗脑,背不住具体内容没关系,记住调调哼两句就能把忘了的内容想起来。
  想搞信息差糊弄百姓?
  那就看看谁的手段更厉害。
  苏景殊在登州的时候搞宣传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最开始就防备着基层官员欺上瞒下,他没法把执法记录仪苏出来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法子。
  让基层官员挨家挨户讲解政策不现实,基层官员自己都可能不知道政策到底是什麽政策。
  先从州衙的官入手讲解政策,确保所有官员都能正确理解政策後再让他们三人一组散到县乡去讲解,县乡再召集村里代表讲解政策,到最基层的时候就招呼全村人开大会。
  不需要村里所有人都能明白,只要有半数村民能知道上头下达的到底是个什麽政策就能避免绝大部分的欺上瞒下。
  一个人有坏心思两个人有坏心思,还能一整个村都能坏心思?
  百姓不敢和官吏起冲突,政策上说的收两成利,还钱的时候收到三成他们大概率也就忍了,可现实和宣传差的太多肯定会有胆子大的到县衙州衙告状,一旦有百姓告状,接下来轻轻松松就能揪出几条利益链。
  法子他们登州试验过了很好用,第一轮青苗钱收回来之後他就把操作步骤详细的写下来送到京城呈给官家,官家当时还夸他心思活络是个聪明官,说是会尽快让京东、河北、淮南三路的其他州县也按照这个步骤来宣传。
  结果如何他回京之後已经亲眼看到,官家的命令的确发了下去,按照官家命令来宣传的州县刚刚超过半数。
  这个数量和寥寥无几相比已经很好,但是要知道下达命令的是大宋的皇帝,皇帝亲自下令都有近半数官员敢阳奉阴违,皇帝注意不到的地方他们会放肆到什麽程度?
  所以说,道德是靠不住的,人的欲望还是得由律法来束缚。
  既然部分地方官不乐意搞宣传工作,京城这边不介意帮他们把活儿干了,他对那些即将在官场上走到头的家夥向来很宽容。
  这年头没有电视网络,朝廷的邸报和民间的小报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戏班子可以起到电视节目的作用,朝廷多找几个文人写些宣传新法的戏剧杂剧让戏班子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不出半年就能让大宋的百姓都知道新法到底是什麽样的法。
  既能让戏班子赚钱又能宣传新法还能娱乐大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养戏班子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戏写的好能火起来,不用官府出钱戏班子自己就会演,他们只需要把控大局确定戏文能传播到大宋所有角落就行。
  戏文写的多了总能火起来几出,不拘哪一出只要能让百姓听懂就是值得推广的好戏。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