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下(102)

作者: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11:03 标签:爽文 无CP 穿越时空 轻松 基建 历史衍生 七五

  光去年一年,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就没少和党项人交战,虽说大宋这边兵多将广没吃亏,但是连着几年打下来在粮草供应上的确有些吃力。
  西北那边花销太大,因为战事开支,朝中已经又有大臣建议把绥州还给西夏来保西北安宁。
  就……
  即便官家不会轻易放弃绥州,朝中那部分主和派畏战如虎朝官家施压,消息传到西北边关难免动摇军心。
  这时候朝廷必须得表明态度。
  打仗拼的是後勤,如今绥州还在僵持,无论如何将士们的粮饷不能出问题。
  这几年推行新法到处都在花钱,国库看上去充盈实际上里面的钱根本留不住,真要打仗还得想法子筹集军费,官家也担心粮草供应不及时,不然也不会把薛向从东南调回京城。
  富弼和韩绛清楚西北的情况,也能猜到王安石急着推行保甲是为了什麽。
  新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如今战事在即国库却拿不出足够的银子来打仗,可见富国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强兵的前提是富国,没有足够的银钱来养兵,强兵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所有人都知道这时候花出去的钱在将来能赚更多回来,但是朝廷没有时间等待,西夏也不会等他们将一切都准备妥当才发兵。
  即便官家不提,王介甫也会担心官家因为西北的战事不再支持他推行新法而失了方寸。
  苏景殊叹了口气,“着急就着急,别出馊主意啊。”
  富弼温声道,“新法推行这几年能有现在的成效已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算西北战事花销大也不用着急,大宋的底子还没有弱到连西夏的进攻都撑不住,官家也不会因为一时没钱打仗就不支持他推行新法。”
  唉,王介甫迟早得栽在他这急性子上。
  苏景殊摸摸鼻子,他还是感觉抄家比裁军来钱快。
  来钱快,还稳当。
  抄家抄的都是贪官污吏的家,朝廷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被抄的官员在禁军进家的时候只有跪地求饶的份儿,且抄家和流放或者砍头是配套的,相关人员切割还来不及,也不担心後面再出什麽幺蛾子。
  裁军不一样,虽然裁掉的都是无权无势的兵丁,但是其中牵扯到的利益遍布朝堂,说一句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为过。
  总结:不如抄家。
  天下贪官那麽多,扫黑除恶迫在眉睫,折腾百姓不如折腾无德的地主贪官,还不用担心民间治安出问题。
  小小苏大人越想越觉得可行,实在耐不住性子陪两位大佬说话,把椅子搬回原处就开始在门口转圈碎碎念。
  抄家吧抄家吧吵架吧,把那个乱七八糟的保甲条例扔一边儿,或者老王拿出推行保甲的精力来查地方贪官,只要他肯查,可能西北那边还没开战这边军费就凑齐了。
  可惜西夏那边太穷,绝大部分地方贫瘠的连地都没法种,不然还能以战养战慢慢打。
  周边政权打他们在道义上不占理,他们打周边无论什麽时候都能有个“收复汉唐故土”的绝妙理由,就像燕云十六州那样的富庶之地,等过些年攒够实力就能开始和辽国打擂台。
  大宋国库空虚没关系,以充实国库为目标去打仗就行。
  抄家吧抄家吧抄家吧,保甲真的不行,後世有经验可以证明朝廷缺钱真的可以抄家应急。
  旁边几个人:……、
  这是官场活阎王啊。
  富弼嘴角微抽,不知道这小子动不动就抄家的性子是跟谁学的,包拯也不爱抄家啊。
  吕惠卿已经不知道该说什麽好,插话也插不进去,只能眼巴巴的等着王安石和韩琦谈完出来。
  看现在这情况,保甲条例怕是推行不下去。
  非但推行不下去,甚至还可能会掀起一股抄家热潮。
  不是他异想天开,而是真的有这种可能。
  经常和苏家人打交道的都知道,苏子安时不时就会冒出个稀奇古怪的点子,那些点子乍一听是在胡说八道,但是仔细一想就会觉得“诶嘿,也不是不行”。
  吕大人有气无力的坐下,他现在只有一个问题,这小子真的觉得抄家之後不会出幺蛾子?
  敢在地方胡作非为的地主富户十成十背後都有官员撑腰,能纵容家人横行乡里的官员十有八九都不讲道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抄的话很可能一抄一大串,那麽大动静不可能不出问题。
  朝中文臣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抱团,同年姻亲各种关系网撒下去,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也能扯上关系。
  这个什麽“扫黑除恶”计划一旦开始施行得罪的就是绝大部分官员,或许只有包青天能除外。
  吕惠卿忧心忡忡,试图让小同僚打消他那极度拉仇恨的计划。
  苏景殊假装听不见,继续原地打转碎碎念。
  他只是出个主意,采不采用官家说了算,就算要采用也不会让他去带人抄家。
  今天的事情天知地知官家知他们知,谁把消息泄露出去他就赖上谁,反正可供怀疑的人数两个巴掌都能数过来,他苏子安完全不带怕的。
  吕惠卿:磨牙.jpg
  信不过他就直说。
  抄家那麽得罪人,家族势力越大越可能被盯上,屋里五个人三个家庭条件都比他好,剩下那个是他苏子安本人,凭什麽消息泄露第一反应是怀疑他?
  苏景殊继续假装听不见,他直说谁把消息泄露出去他就赖上谁,没说会把消息泄露出去的是他吕惠卿。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抄家吧抄家吧吵架吧,抄家真的比折腾百姓来钱快。
  老王你清醒清醒,左右都是得罪人,得罪的人被关进大牢和得罪的人在朝堂开骂相比好上天了。
  吵架吧抄家吧抄家吧,抄家真的不是馊主意。
  屋里其他人:……
  哪棵树上的知了飞屋里来了?
  痛苦面具.jpg
  胡宗愈捏捏眉心,满脑子都是“抄家吧抄家吧”,比大和尚敲木鱼念经还能洗脑。
  苏子瞻说的没错,他们家小弟才是脑袋瓜最好使的那个,好使的让人根本猜不到他能冒出什麽稀奇古怪的念头来。
  另一边,韩琦和王安石没在屋里待太久,外头等着的都是大忙人,这事儿解决了之後还得办公,耽误太长时间的话今天到点都没法按时回家。
  他知道王安石为什麽着急,将他留下来也只有一个意思。
  新法已经推行了好几年,官家不会因为国库空虚就不支持他,没必要为了省钱着急推行没准备妥当的新条例。
  身为朝廷的肱股之臣要稳住心气儿,最难的时候都撑过来了,不能因为着急而功亏一篑。
  西北那边有官家扛着,他们这儿保证募役法的推行最要紧。
  这些天的确有人提议要放弃绥州,但是只要官家不松口,那些人再怎麽提议也没用。
  朝堂上是什麽情况他们最清楚,国之疆土寸步不让,那些提议放弃绥州的人翻不出什麽水花。
  这些道理王安石都懂,可是情绪不受控制,他听到朝中有人说要把好不容易拿回来的绥州让给西夏就来气。
  韩琦:……
  那麽大的人了怎麽还跟个毛头小子似的?
  韩相公无奈,原本想好的说辞乱了一瞬,到底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劝。
  他知道王介甫提出来的所有的新法条例都在地方试行过,试行的结果还挺好,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官都有他王介甫的能力,他觉得简单的事情对别人来说不一定简单。
  如果所有的地方官都能和他一样,青苗法不会修了又修改了又改直到今年才推广到全大宋。
  “可是……”王安石想辩解几句,奈何韩琦说的句句都在点子上,弄得他想辩解也不知道该说什麽。
  他自认为他的基层理政经验很丰富,但是在韩相公面前完全不够看,甚至当年在扬州当地方官时顶头上司就是韩相公。
  要说朝中谁最了解他,韩相公绝对排的进前三。
  既然推行保甲的法子行不通,那就只能再找其他法子,总之要尽快筹集到足够的钱粮供给西北战事。
  韩琦叹气,“朝廷的财政的情况你知道,国库并没有紧张到连西北的战事都供应不上。”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