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下(44)

作者: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11:03 标签:爽文 无CP 穿越时空 轻松 基建 历史衍生 七五

  登州去年新建了不少新仓,如果不建新仓库,离得远的百姓每次借钱都要跑老远,官府出了正月就开始贷夏料,出了正月不久就是春耕,耽误的时间算谁的?
  比起百姓大老远来回奔波,还是官府多建粮仓多安排官差更方便。
  粮仓要放火防潮,选址都在地势高的地方,苏景殊在路上给小金大腿讲常平仓的门道,顺便把旁边这位威武雄壮的公公的来历打听清楚了。
  内侍名叫李宪,皇佑年间因家贫净身入宫开始宦官生涯。
  大宋的宦官有定额,整个内侍省从供奉官到黄门一共二百八十人,能人在什麽地方都是能人,这位李公公进宫後不久就补入黄门,如今已经是内侍省的内西头供奉官。
  内臣之极品为都知,都知之下有副都知和押班,再往後就是供奉官,李公公这个年纪就做到供奉官可见是个有本事的。
  能被官家派出来盯太子殿下的功课,肯定也是个简在帝心的公公。
  粮仓离州衙不算太远,坐马车小半个时辰就到地方,他们来的不算早,门口的简易棚子前已经排了长队。
  队伍分两队,一队看着都是体面人,另一队则是一眼就能看出家境贫寒。
  赵顼抱着手臂,侧过身低声道,“一边收利,另一边不收利,对不对?”
  苏景殊点头,“恢复民生需要时间,登州百姓之前被压榨的太过,强求他们连本带利的还只会让贫苦人家吃不饱饭,衙门好不容易将藏到山里的百姓都劝回原籍,不能再把他们逼到落草为寇。”
  赵顼继续问,“万一有人假装家里穷混进这一队呢?”
  苏景殊指指旁边巡逻的差役,“打一顿扔出去,今年不许借钱。”
  官是外来的官,差役可都是本地的差役,他们既然敢制定标准将出借的青苗钱分成两种就肯定有法子区分借钱的究竟是贫民还是富户。
  别忘了,大宋的户籍是分等级的,有田産的主户分为城郭主户和乡村主户,乡村主户依据田産多寡列为五等,没有田産是客户,而有官员的人家另立户籍,和民户不在一个系统内。
  青苗法的借贷范围以乡村户为主,乡村户借完还有剩余才兼及城里的城郭户,就算他们不刻意去调查借钱的百姓是穷是富,只看户籍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官府按照户等确立贷款额度,户等越高能借的钱越多,五等户一次只能借一千五百钱,因此也不存在富户假借贫民的名义借钱来逃利息的可能。
  老王毕竟是当过那麽多年地方官的大佬,能堵的漏洞他已经堵的差不多了,只要地方官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青苗法绝对是利民的好法。
  奈何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太考验官员的能力和人品,这才导致漏洞越来越多。
  正说着,差役那边便有了动静。
  嗯,又揪出来个故意扮穷想逃利息的。
  大宋的户籍分的细,但是更新却不那麽及时,按规定乡村一等户占田多至百顷者少至三顷者,二、三等户占田两顷和一顷,四等户占田约五十亩,五等户占田在二十亩以下,但是如今离大宋上一次更新户籍田産已经过了很多年,下一轮的还没有开始,官府又不限制民间的田産买卖,每次测量土地都会被各种使绊子,所以户籍上是五等实际上却有百顷田産的情况也不是没出现过。
  巡逻的差役防的就是这种情况。
  他们分辨不出借钱的百姓有钱没钱,他们的探子朋友可以啊。
  白五爷带来的江湖人在登州干的格外用心,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到下面乡里後迅速和当地的地痞们打成一片,八卦来源那叫一个丰富。
  他们平时只打探消息不干别的,遇到不对劲的事情就上报给沈仲元,然後沈仲元再安排差役去处理,开始每天都能提溜出七八个故意装穷的家夥,现在已经好几天都没有心存侥幸的人出现。
  太子殿下眼睛一亮,“我运气还挺好,好几天没出现的场面都让我赶上了。”
  看热闹是人的天性,随行人员都没见过这场面,那边刚有动静这边就都竖起了耳朵。
  苏通判在某些事情上是有天赋的,既然有人不要脸的装穷来逃避利息,那他就竖个公告栏来宣传宣传。
  差役对这种事情已经是熟门熟路,将人揪出来後往公告栏一放,问出基本信息就贴在公告栏上,然後找个嗓门大的差役过来念。
  XX县XX乡XX村XX,家有良田XX亩,房屋XX间,耕牛XX头,佃农XX户……
  先把家底抖落出来,然後再说他今天干了什麽,来来回回念几遍,加上周围乡里乡亲的指指点点,再厚的脸皮也撑不住。
  粮仓划片区,来这儿登记借钱的都是附近的百姓,七拐八拐就能扯上亲戚,不出三天事情就能传遍交际圈。
  活在世上不只当官需要名声,经商还讲究和气生财呢,名声太坏总归不是好事儿。
  这法子出来後迅速推广到底下县乡,不得不说,效果非常好。
  小金大腿的运气果然好,刚来就能看上热闹。
  公告栏旁边的“幸运儿”听着差役念他家的田亩数以及周围百姓的哄笑面红耳赤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可是现在後悔也晚了,脸面丢的干干净净,今年也没法再找官府借钱。
  太子殿下笑不出来。
  小夥伴讲登州境内的新法施行步骤一步步讲给他听,他觉得这麽干已经找不出钻空子的余地,可真到实施的时候还是有问题。
  在朝中制定政策难,在地方推行政策也难,世上就没有简单的事情。
  “看来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很有必要。”
  苏景殊挑挑眉,“条例司的下一条新法和清查耕地有关?”
  “这倒没有。”赵顼摇摇头,“朝中反对青苗法的言论太多,条例司近期应该不会再有新政策,只是王相公之前提过要清量土地,估计青苗法稳定下来後就会提上日程。”
  苏景殊耸耸肩,“到时候反对的人估计比现在还多。”
  朝臣反对青苗法用的理由大多是与民争利,还有就是韩相公那样从政策本身的疏漏入手来提意见,青苗法本身和朝臣没什麽利益相关,丈量土地不一样,私藏土地的可不一定都是没有官方背景的地方豪强。
  各地田赋不均、税户相率隐田逃税的情况很常见,这事儿其实不难解决,朝廷将所有土地登记造册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然而之前推行方田三试三罢,老王要是再提就是第四次了。
  前三次都因为清丈困难加之豪强地主极力反对而废止,第四次能成吗?
  赵顼眯了眯眼,“反对归反对,真正拍板做主的是皇帝,只要皇帝想,满朝文武都反对也没用。”
  意见是给讲道理的人看的,皇帝要是什麽都听哪儿来那麽多昏君?
  当然,他不是说他爹是昏君。
  他的意思是,这几年国库宽裕,大宋的军队不光能镇压叛乱,也能镇压不听话的地主豪强。


第185章
  *
  太子殿下在粮仓待了一上午,越发认识到消息灵通的重要性。
  丈量田地要提上日程,成立六扇门也要提上日程。
  人手不够没关系,没人主持也没关系,他感觉他可以试试,等将来找到合适的人选後再把六扇门交出去就是。
  他将来要接手的是整个大宋,在接手天下之前先拿江湖练练手完全没毛病。
  爹爹要是放心的话,把皇城司一起交给他也行。
  皇城司不隶台察不归三衙,是皇帝专属的亲信班子,和统摄诸班禁卫的殿前司互不统属。
  虽然管事儿的三个勾当皇城司公事都是文官,下面负责具体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任务的才是武官,但是本质上还是禁军。
  是禁军当然就得有兵,皇城司下辖亲从官五指挥亲事官六指挥,十一个指挥使手底下兵丁近万,和殿前司的兵一样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毕竟是皇帝亲自统领的兵,想想也知道差不哪儿去。
  在皇城司当差地位高待遇好,武将勳贵都想把自家孩子往里塞,不过皇城司也不是什麽人都要,最後就是能进去的人要家世有家世要能力有能力,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