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下(279)

作者: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11:03 标签:爽文 无CP 穿越时空 轻松 基建 历史衍生 七五

  王大人刚到西北时连当知州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钻空子当个知军才能当总揽大局的一把手,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一路的知州兼经略安抚使,回京後直接升到枢密副使。
  和枢密副使这种实权官职相比,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之类的虚职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进士出身的文臣凭借军功年纪轻轻挤进枢密院,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戏文上都不敢这麽写,如今现实中冒出来了这麽个奇才,京城各大戏班子立刻放弃还没真正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军转而创作王副使武定河湟的故事。
  王韶用兵风格独特,军中称之为“奇计、奇捷、奇赏”,坊间创作时最喜欢这种个性鲜明的特点,短短几天时间他三奇副使之名便传遍京师。
  听的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百姓热情起来实在让他招架不住,不知道包大人以前都怎麽过的,坊间那麽多包青天题材的戏本子话本子听着不别扭吗?
  哦,包大人是个工作狂,他平时不逛街。
  那没事儿了。
  西北战事告一段落,主持战事的文臣武将都要回京述职,朝廷也会迅速派擅长治理地方的官员去接手刚加进大宋版图的地盘。
  大军班师回朝,只留下镇守州县的兵马,青唐地区的外族会不会假意投降伺机造反?
  青唐地区荒地衆多,如何安排当地百姓开垦良田?如何让番邦聚居的城寨变成番汉混居的小城?如何因地制宜令百姓迁居安顿?
  只让吐蕃服软臣服还不够,重要的是如何让当地百姓认可大宋朝廷,後面事情多着呢。
  番邦部衆都是跟着谁能吃饱他们就跟着谁,如何让他们吃饱是大宋官员的活儿,之後能不能让番邦部衆心向大宋全看大宋官员的本事。
  朝中官员各有所长,擅长打仗不一定擅长治理地方,王韶在西北多年除了打仗就是准备打仗,治理地方的水平未必比接任的官员高。
  在外面他是打仗经验丰富的主帅,在枢密院却还是年轻小辈,枢密院文相公前去河北督军,他这时候补进来正好当苦力干活儿。
  王韶:……
  也行,忙正事儿总比成天被拉去赴宴强。
  朝堂纷纷扰扰,各个衙门都忙并快乐着,在知道辽帝没有正面和北伐大军交锋而是带着朝臣精锐北逃後更快乐了。
  燕云十六州在契丹人手里那麽多年,非但不能指望当地百姓心向大宋,还得防备那地儿的各族百姓反过来造大宋的反。
  他们觉得他们北伐是收复失地,燕云地区的百姓可能会觉得他们是在入侵,百姓会怎麽想谁都说不准。
  前线战场,苏景殊第不知道多少次感谢辽帝一次又一次的离谱决定。
  要不是辽国的每一次行动都对大宋极其有利,他们的几路兵马也没法扫荡那麽快。
  燕云十六州十六座州城,但凡有一座州城里的守军和百姓死守城池都能激起其他城池的斗志。
  也是带头的打的样板不好,萧十三这个主帅手握三十万大军窝在城里不出去,其他州城的主官也不是傻子,如果能等到援军还有守的必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现在这情况根本等不到援军还守什麽守?
  感谢辽国朝堂的乌烟瘴气,要不是辽帝任人唯亲,燕云这十六个州怎麽着也得有几个心怀百姓的忠良,可惜皇帝任命官员靠掷骰子,十六个州的主官一个肯为国捐躯的都没有。
  能做主的官员在兵临城下之前拖家带口跑的干干净净,剩下的那些就算想组织百姓守城也有心无力。
  当官儿的都跑完了,能打的兵和城里的武器粮草尽数被拉走,城里除了手无寸铁的百姓还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他们拿脑袋去守城?
  燕云地区的百姓本就被高官权贵的做法寒了心,在辽帝北逃没有带走一个幽州百姓後直接对皇帝死了心。
  不说带着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一起走,好歹把幽州的百姓的带走啊。
  幽州人口多没法全部带走,能带走几万人也是好的,至少能让大家知道皇帝心里有百姓。
  人家刘皇叔打了败仗拼着被敌军追上也要带着十几万行动缓慢的百姓一起走,他可好,一个百姓都不带算什麽?
  就算皇帝心里没有百姓,朝中就没有一个心里有百姓的大臣吗?
  事实上是有的,只是被急着回临潢府的耶律洪基给镇压了。
  臣子再大也大不过皇帝,以耶律洪基的性子就算当庭撞柱子也没用,最後还是皇帝说什麽就是什麽。
  耶律洪基带着能打的精锐主力放弃燕云十六州返回上京临潢府平定即将打到他们老家的蒙古部叛乱,留下燕云地区的各族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再没有比这更适合打感情牌的时候了。
  苏景殊最开始到寰州、朔州的时候连睡觉都不敢睡踏实,生怕城里的百姓忽然暴乱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召集基层官员说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的嗓子都快废了。
  官府衙门的高级官员不能用,平时负责和百姓打交道的基层官员却是不得不用,为了让基层官员能将大宋朝廷对燕云百姓的爱护之心传达到位他也是用尽了心思。
  好在宣传工作是他的老本行,前有北伐大军为他保驾护航,後有整个大宋朝堂给他撑腰,前面打下来多少座城池他就能让多少百姓明白大宋不是入侵是家人。
  只要回到大宋的怀抱,别管是汉族契丹还是别的乱七八糟的族都是一家人。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他们现在还没到五十六个民族,两只手就能数过来的民族都管不好以後怎麽管更多的民族?
  等山後九州都被打下来时,苏秘书的宣传工作已经熟练的不能再熟练,因为辽帝和辽国的高官权贵不断给他增加安抚百姓让百姓心向大宋的素材,越往後宣传工作效果越好。
  可惜这年头没有能活一百五十岁的长寿老人,要是人类的平均寿命能达到一百五十岁,他还能在各州搜罗一群一百五十岁的老人来回忆往昔。
  小辈们没有经历过中原王朝的统治没关系,老人知道燕云本就属于中原王朝就行。
  此时需要再把石敬瑭拉出来臭骂一顿。
  人类的寿命没有达到一百五十岁,燕云地区最长寿的老人也只是儿时听过家中老人讲述从前,本身对中原王朝没什麽感情。
  靠回忆往昔来套近乎可行性不高,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大宋强大宋富大宋朝廷对百姓好的呱呱叫”的消息散布出去还得靠最原始的口耳相传。
  燕云地区的百姓识字率远不如大宋境内,他们也没有飞机漫天遍野的撒传单,不过苏景殊还是命人画了几套通俗易懂的小漫画放到城门口分发。
  看不懂字就看画,要是连画都看不明白那就只能从别人口中听二手消息。
  苏大人的战後安抚工作做的非常出色,以往攻城略地还要担心打下来後被反攻,狄元帅带兵在山後九州扫荡从不担心後方出问题,他们苏大人能将所有不安稳的因素都扼杀在襁褓之中。
  嗨呀,都是他教的好。
  狄元帅最喜欢打没有後顾之忧的仗,扫荡完山後九州就率领大军绕过太行山打檀州、顺州。
  中路军拿下涿州後从南边攻打幽州,他们拿下顺州後从北边攻打幽州,到时两军合击定能杀的契丹人片甲不留。
  苏秘书安定民心的速度跟不上狄元帅攻城的速度,小蜜蜂勤勤恳恳忙忙碌碌,感觉整个人都快废掉了。
  就在两军准备夹击幽州的时候,辽帝先跑了。
  苏景殊以为打幽州是个持久战,幽州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他也好缓口气儿来和朝廷派到其他各州的官员交接任务。
  结果还没来得及高兴,体量堪比汴京的幽州城就啪的砸到了面前。
  苏景殊:呆滞.jpg
  一瞬间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不是不想兵不血刃收复幽州,如果辽帝走的时候能提前打声招呼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就更好了。
  苏秘书看着幽州的户籍册子眼含热泪,这次来到幽州城的心情和上一次截然不同。
  不是说燕云地区主要由汉人官员做基础工作吗?怎麽十六个州的卷宗存档一个能入眼的都没有?
  这这这这这!这些都是什麽?!!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