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下(209)

作者: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11:03 标签:爽文 无CP 穿越时空 轻松 基建 历史衍生 七五

  除非愿意放弃家産部衆孤身出逃。
  但是嵬名氏当了那麽多年的皇族,近枝族亲都占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便宜个个牛羊成群别院遍地,谁都舍不得放弃那麽多家産去过朝不保夕的逃难生活。
  于是就又便宜了大宋的将士。
  这一仗打下来先登斩将的功劳不多,净靠抓党项的大贵族凑人头了。
  洪水退去,百姓在城外暂时安顿下来,夏天比冬天好安顿,附近有水源可以消暑,至少不会冻死人。
  不过旁边的宋军轻易不让他们靠近水源,说什麽洪水之後的水都不干净,宁肯热着也不能随便去脏水里泡着。
  兴庆府的确很少有洪水,不过他们也不是什麽都不懂,洪水之後的水就是不干净。
  再说了,宋人拳头大,他们不听也得听。
  虽然宋军没有烧杀抢掠,但是很多人都提心吊胆,生怕不知道什麽时候就被砍了脑袋充军功。
  也有些心大的该吃吃该喝喝,吃饭睡觉之前还不忘安抚身边人。
  宋军要杀他们早就杀了,没必要把他们从城里救出来还一天两顿供应大锅饭。
  话是这麽说,但是提心吊胆的人还是会继续提心吊胆。
  万一宋军想把他们养肥了杀呢?
  其他人:……
  他们有什麽地方值得养肥?就不能是宋人没打算杀他们?
  好手好脚的壮丁都跑的差不多了,留下他们这些老弱病残本就没指望他们能活下来。
  他们是良民,那边的规矩和他们党项不一样,杀良冒功放在宋人朝廷是大罪,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两拨人时不时吵几句,有吃有喝的情况下气氛竟然还算可以。
  百姓们出城後住在临时搭起来的窝棚里,吃喝都不是白拿的,除了没法动弹的老人伤员以及年纪太小的孩子,其他都要和将士们去城里清理淤泥以及搜寻幸存者。
  由此可见,宋军不杀他们还可能是为了让他们干活儿。
  另一批人:……
  算了,他们闭嘴。
  皇宫建在城池最中心,那片儿地势高不用怎麽清理,城里这些天乱成一团,即便有传言说皇帝怎麽怎麽寻常百姓也无心去管。
  宋军已经入城,城里能跑的都跑的差不多了,也没听说小皇帝跟着谁跑了,该不会真的没了吧?
  幸存的兴庆府百姓心里嘀咕,凑巧幸存者中有皇宫里当差的仆从,衆人你一言我一语小声说着洪水之前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把小皇帝身死的真相传播了出去。
  ——惊!小皇帝竟死于亲族之手!
  ——不光死于亲族之手,死後还没人收屍。
  老天,这是一国之君应有的待遇吗?
  小皇帝是梁太後亲子,太後走时怎麽不带上他?
  百姓不太清楚皇家的恩恩怨怨和朝堂的利益纠纷,他们只知道小皇帝死在宫里不正常,太後率兵出走不带上小皇帝也不正常。
  都是血脉相连的近亲,怎麽能过分到这个程度?
  离谱,太离谱了。
  就在幸存百姓感慨小皇帝死的可怜时,宋军大营中传来消息,宋国皇帝特意派钦差大人到兴庆府来为小皇帝处理後事,陵寝是最精锐的士兵紧急修建,棺椁是京兆府运来的上好木头打造,也就是兴庆府离开封太远,不然大宋的皇帝都想亲自过来。
  苏景殊:???
  他是让那些家夥可着劲儿吹,但是把他吹成千里迢迢奔赴兴庆的钦差就够了,不用吹到这个地步。
  官家疯了才会亲自跑来兴庆府给西夏的小皇帝送葬。
  苏大人召集人手紧急开会辟谣,让他的小喇叭们胡说八道的时候都悠着点儿,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万一真的传到官家耳朵里怎麽办?
  “大人,这话不是我们传出去的。”
  “是那些党项人自己吹牛瞎说,我们已经在努力和他们解释大宋的皇帝和番邦部落首领是一个天一个地,但是他们就是不听。”
  “蕞尔小国,狺狺狂吠。”
  “呸,臭不要脸。”
  苏景殊:……
  那没事了,锅不在他们身上就行。
  自欺欺人很能调整心情,小皇帝的风光大葬效果比预想中的更好,原本躲在城里的百姓陆陆续续出来,出殡那天几万人哭着去送行,伤心的好像亲儿子意外过世一样。
  不确定到底是为了小皇帝哭还是为了被洪水冲走的家産哭,反正哭就完事儿了,等情绪发泄完日子该怎麽过还是怎麽过。
  西夏建国才三十年,又不是没过过朝不保夕的日子,再说了,宋人的朝廷也不像他们想象中那麽可怕,要是运气好能让他们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反而是他们赚了。
  听说和宋国接壤的几个军司时不时就有部落迁到宋国境内,要是没好处人家也不会迁。
  先观望观望。
  丧事结束,西夏在这片土地的统治也告一段落。
  梁氏不出所料试图前往凉州,不过他们运气不太好,在贺兰山西北的摊粮城被种谔和折继世堵了个正着。
  摊粮城是西夏的储粮地,贺兰山以西的地区不産粮,但是却是西夏的边防种地,摊粮城存有供应西夏西北绝大部分军需。
  以往辽国和西夏开战,只要契丹人占上风,摊粮城十有八九都要被劫掠。
  如今连左厢的监军司都不听使唤,西北右厢的监军司更没法指望,梁氏衆人不乐意把攒下来的粮食留给注定不听使唤的部族,就算要退到西凉也要带着粮食退。
  然後就连人带粮都留在了摊粮城。
  梁太後和梁乙埋都是不服输的人,摊粮城粮食足够多,宋军深入西夏境内作战後续无力,事已至此拖也要把凑到跟前的军队拖死。
  如果西夏还在他们的掌控之中,的确可以凭借拖字诀将深入境内的敌军拖死,但是在敌军後勤跟得上且己方城池的城墙挡不住敌方火器的情况下,拖字诀只能将自己拖死。
  种谔和折继世麾下只有五万兵马,他们後面还有几十万没来得及杀过去的将士在虎视眈眈,直接抢西夏城池的粮食比从陕西河东往西夏境内运粮方便的多,要不是脚底下踩着的已经变成大宋的地盘他们早就抢了。
  军中严令不许劫掠百姓没说不许劫掠敌军,他们打仗打到一半军粮供应不上都是直接抢敌军的粮食来着。
  摊粮城,看名字就知道这座城很适合抢。
  弟兄们,上炮弹!
  梁氏衆:!!!
  ……
  大军从兴庆府到摊粮城要绕路,走山里太危险,不如北上绕过贺兰山。
  梁氏的抵抗比嵬名氏所有成员加起来都激烈,军中伤亡也更多,狄青留在兴庆府主持大局,另外又派五万兵马前去支援。
  小皇帝入土为安,西夏境内的大部落首领都得进京朝拜。
  所有大部落,能组建起两千以上兵马的部落一个都不能漏。
  京兆府已经陆续派人去各监军司进行权力转接,十二个监军司就得有十二支护卫队,每支护卫队人数还不能少,不然遇到不老实的部落却镇压不了就太丢人了。
  经过官家和两府相公商议,新收复的地盘不设都护府而是设关西、河西两路进行治理。
  西夏的人口本就集中在东部,关西路范围虽广,人口加起来都不如永兴军路一路多。
  不是行政单位的永兴军路,而是被沿边几路圈起来的军事单位永兴军路。
  整个西夏的人口都比不过永兴军路一路,如果都是单纯的百姓的话倒是好管理,架不住党项人男女老少都能打,邻居那麽能打,迁居到那边的汉人为了不受欺负自然也都彪悍异常。
  难管,相当难管。
  河西路的人口没比关西路多哪儿去,但是河西走廊的战略意义更大。
  那地方南北两侧是天然的高山大漠,南面祁连山向西与阿尔金山相连,山脉绵延雄浑,山顶常年积雪,融化的雪水流到山下带来充沛的水资源,北面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同样绵延数千里,翻过山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河西走廊南是水草丰美的祁连山大草原北同样是大大小小的草原,冬暖夏凉极其适合养马。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