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下(155)

作者: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11:03 标签:爽文 无CP 穿越时空 轻松 基建 历史衍生 七五

  都叫黑市了价格肯定更高,货物质量也没有保障。
  如果能从汉商手里买到铁器,之後贩卖到别的地方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莫贺达干心跳加速,数量少没关系,中原有句话叫物以稀为贵,东西越少价格越高,他们这些商人最喜欢干的就是囤积居奇。
  铁器融了之後可以铸兵器,虽然别地儿都没有中原的铸造技术,但是朝廷也不会给出太多份额。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知道外头会不会忽然冒出个天才工匠琢磨出冶炼铸造的好法子。
  就拿铁锅来说,竈间的东西看着不起眼,实际上党项人劫掠汉地村落都紧着锅抢。
  谁能抢到一口锅接下来能炫耀半年,可见这东西在外面有多紧俏。
  请问铁器的数量不多是多少?够他们分吗?
  要他们说中原的朝廷就是太谨慎,冶炼技术只有他们有,别地儿拿了铁锅能有什麽用,就算融了重铸又能铸多少刀剑?
  那可都是真金白银!
  莫贺达干激动不已,他是高昌城本地人,在高昌城有足够多的人脉,这笔生意必须拿下。
  他的货物已经被抢光,回高昌城的路上不用担心被抢,其他商队要运货速度慢,就算他们同时出发也没人比他更快回到高昌城。
  别忘了,夏国境内还有一群穿着盔甲的强盗在等着他们。
  ——尊贵的汉家朋友,选我选我选我~
  莫贺达干热情的展开竞争,虽然他现在落魄,但是只要回到高昌城,他就能摇身变成最好的合作夥伴。
  宴会的主人早已选好合作者,他举行宴会不是为了选人,而是为了让更多人顺理成章知道大宋在秦凤路的新政策。
  刘安不着痕迹的挺起胸膛,朝廷要经营边地离不开走南闯北的商人,他们这些被选出来的大商用处大着呢。
  商队进入西夏境内会被劫掠的事情他已经和大宋的官府打过招呼,虽然夏国的军队不听大宋官府的号令,但是这事儿也不是没法解决。
  大宋前两年新成立了个衙门叫六扇门,这个六扇门衙门专管江湖中事,每天都在发愁怎麽管理那些不服管教的江湖人。
  毕竟大宋境内没有那麽多危险,正常的运输货物有镖局就够了,江湖人连朝廷都不怎麽管得住,商贾之家更没法和他们讲道理。
  他把消息传回大宋之後,官府衙门说他们会安排部分武功高强的江湖人士到秦州来,只要花点小钱钱就可以让他们随行护送。
  大宋官府来做保,都是身家清白人品好的好手,只有一点要求,任务结束後得让他们回到大宋,不能雇佣一次就把人家後半辈子都买下来。
  花钱也不行,人家自己同意也不行,大宋不支持人口买卖。
  番邦商人们:!!!
  “尊贵的汉家朋友,你是说,汉地有能飞天遁地的护卫供我们挑选?”
  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知道那些神奇的江湖人有多厉害,不少大商家里都养着江湖人,可惜花销太大,一般人家养不起。
  雇佣江湖人风险太大,商队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那些江湖人却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光拿钱不办事的情况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次数多了谁还敢再雇那些不讲信用的家夥?
  有中原朝廷来当保人就不一样了,其他地方的人不讲信用,中原人绝对讲信用。
  一纸合约就能让中原人年年往契丹那边送岁币,还连送几十年都不反悔,除了中原还上哪儿找这麽心善还讲信用的冤大头?
  六扇门是吧?记住了记住了,出发前就派人去秦州雇人。
  他们见过能以一当百的江湖高手,党项士兵再厉害也都是普通人,只要护卫足够厉害,他们就能平安穿过夏国的领土。
  等他们平安回到他们的国家,之後就是朝廷之间的交涉。
  回鹘商人想着回国告状,吐蕃商人却没法告,他们青唐吐蕃现在自顾不暇,要麽投奔西夏要麽投奔大宋,总之没几个安生的。
  新任赞普的能力远不如他的父亲唃厮啰,照这个趋势下去,这块地方迟早得被党项和汉人瓜分。
  党项人不讲信用,不知道汉地那边对归附的番邦怎麽样,回头去那边打听打听,待遇好的话他们也带着部落迁过去。
  能张罗起商队的都不是一般人,今天受邀前来的不少都是小部落的首领。
  汉人想拉拢他们不是一天两天了,上头的大贵族怎麽选择和他们没关系,大贵族吃的再饱也不会分给他们一个铜板。
  对他们这些在战争中没有自保之力的小部落来说,哪儿安稳他们就去哪儿。
  党项的上一任狼主御下有方,青唐这边不少部落都被他招抚过去,听说过去後过的挺好。
  不过不知道咋回事儿那个狼主被手下的将领给杀了,现在的狼主年龄小,掌权的那个女人心狠手辣,对夏国境内所有的非党项人都凶残的不得了。
  明明是个汉人,却比党项人还党项人。
  这几年夏国那边陆陆续续有小部落迁回来,现在又出了党项士兵光明正大劫掠商队这档子事儿,今後除了那些大贵族怕是没几个再敢去那边。
  连士兵都能明目张胆的劫掠外国商队,党项内部乱成什麽样子可想而知。
  在宴席主人不着痕迹的引导下,席间氛围更加热闹。
  经常混迹这种场合的都是些千杯不醉的老手,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会多说一个字。
  如果这位来自汉地的朋友能从汉人官府那里打听到最新消息的话,他们多亲近亲近也不是不行。
  要是这位来自汉地的朋友直接就是官府派来的人那就更好了,他们亲近的理由就又多了一条。
  可惜狡猾的汉商不会承认身份,他们也没法分辨真假。
  经商有风险,合作需谨慎,生意场上假装能和汉地朝廷联络上的骗子太多,多被骗几次就知道谨慎了。
  刘安混迹商场几十年,对这些番邦商人的性情也很了解。
  商人之间什麽话都不能说太死,真真假假混着来才合适。
  宋辽之间自从澶渊之盟後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宋夏之间却是大小战争没停过,榷场的经营受政局影响,所以宋夏边境的榷场规模远远不如宋辽边境。
  这些年西夏屡屡犯边,各州榷场也是关的时间比开的长。
  榷场能经营的东西少,黑市能经营的东西就多。
  朝廷禁止交易是朝廷的事,边民总要生活,黑市上最常见的是用粮食交换牛羊肉和青白盐,其他的铜铁马匹交易就不是一般百姓能掺和的了。
  汉人家底厚实不在意榷场那点儿收入,党项人不行,一旦交易中断他们连粮食都不够吃,不然朝廷也没法用榷场来拿捏他们。
  西夏朝廷和民间都热衷于从黑市采买货物,尤其是西夏朝廷,恨不得把明面上见不到的铜铁粮食全部买回去。
  没办法,他们的粮食不够吃,也没有矿山和冶炼技术来打造兵器,想要装备就只能靠采买。
  大宋这边没有足够的马场,战马的缺口一直很大,西夏和辽国一样都严禁贩卖马匹,算是在另一方面拿捏了大宋。
  西夏朝廷鼓励走私,大宋这边在马匹买卖上也多呈不让,只要有门路采买马匹,钱财不够可以找朝廷要,最後不光能报销还有奖赏。
  不过民间走私会影响榷场的经营,榷场的开关由京城决定,西北这边主管榷场的官员却都想开张赚钱,利益有冲突就导致部分官员鼓励走私部分官员打击走私。
  以前是两派官员争锋,哪派占上风政策就按照哪派来。
  这两年官家不光禁了榷场还严打黑市的交易,西北各州的百姓有朝廷兜底大部分生活用品都能买到,朝廷经常派人到地方询问缺什麽东西,隔几个月还会派商队将缺口太大的货物运到西北各州。
  百姓能在市面上买东西不会非得去黑市,商人被官府敲打过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就只能苦了西夏那边的普通百姓。
  大宋百姓有朝廷给兜底,他们党项人的朝廷可没法给他们兜底。
  且等着吧,西北这边早晚还是他们汉家的天下。
  刘安是个有追求的商人,人活一世总得干点能青史留名的大事,考科举考不出头经商再出不了头还能得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