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289)
“就是这个味儿,知味坊的火锅是最好吃的,够麻够辣!”
找到原因之后,永宁侯和许大人他们都放下了一半提着的心,剩下的一半,估计得等明天换上透明琉璃,向日葵的情况有所好转,才会彻底放下。
正好看完苗子的情况,就到了中午,准备用午膳的时间。
趁着一家人都在,谢宁便提议,大家一起吃顿火锅,他刚好带了些火锅底料来。
永宁侯心情好,一口应下,尤其是知道谢宁买的是知味坊的底料时,就更高兴了。
高兴之下,便邀请了许大人和席东,好歹也一起在庄子上住了一个多月,天天对照讨论着,这老中青三人倒成了忘年交。
以席东的社交能力,完美地融入了两人的话题中,三人站在一起毫不违和。
陆川看着席东和岳父大人勾肩搭背的模样,不禁有些失笑,他记得席东以前还挺怕永宁侯的。
这里大部分都是永宁侯一家,唯二的外人便是许伏辛这个花甲老人和席东,许大人是老人,席东是陆川的好友,索性就没有男子哥儿分桌。
一群人围着桌子坐下,都没要人来伺候,最忙碌的莫过于是席东和陆川,他俩一个负责下菜,一个负责捞菜,忙得自己都吃不上几口菜。
至于谢明,则一边抱着儿子一边吃,谢璟小朋友太好动了,偶尔还得放下筷子阻止他的小手伸向碗里。
秦竹一开始是让奶娘把谢璟抱到旁边的厢房去喂奶,结果谢璟小朋友吃奶吃到一半,闻到隔壁传来的霸道香气,愣是不愿意再吃,咿呀着要到隔壁去。
奶娘哄了又哄,硬是不肯停歇,也不哭闹,只往香气袭来的方向伸着小手,一直咿呀着。
一直僵持了一刻钟,奶娘无奈,只好把谢璟小朋友送过来,谢明这个亲爹只能负担起照顾儿子的责任。
“小祖宗啊,你还吃不了麻辣锅,爹给你夹块土豆吃。”谢明再一次抓住谢璟小朋友的双手。
陆川很识趣地从骨汤锅捞起一块煮熟的土豆,放到谢明跟前的空碗里,谢明忙乱中感激地看了陆川一眼,然后用汤匙把土豆块碾成泥,喂到儿子嘴边。
谢璟小朋友闻着浓香的火锅香气,只好有吃的都来者不拒,张大嘴吧唧一口吞下。
一边吃一边拍着桌子,嘴角流着口水,还口齿不清地往外吐字:“爹!吃!吃!”
永宁侯哈哈一笑:“我孙子胃口真好!随我!”
秦竹和谢宁相视一笑,都不管他们,只管吃就是了。
不过两人也心疼自己的夫君,自己吃的同时,也会给陆川和谢明夹一些肉和素菜到碗里。
陆川伺候完许大人和岳父大人后,就能坐下吃两口。
倒是席东,孤家寡人一个,忙着往锅里下菜,菜熟了之后都轮不到他就被夹完了,还没人帮忙抢菜。
一顿火锅下来,差点儿没吃饱,可怜兮兮的。
陆川嘲笑:“怪只怪你孤家寡人一个,但凡有个妻子在,都不至于吃不饱。”
席东憋气:“你等着,明年我就成亲了,看你还嘚瑟什么!”
陆川毫不在意:“那也是明年的事情,今年的冬天被窝里还是你自己一人。”
说这话的时候,谢宁和陆川正腻歪地搀扶站着,席东既羡慕又嫌弃地移开视线,结果那边谢明夫夫俩在陪儿子玩,另一边永宁侯和许大人聊得开怀。
席东莫名生起一股悲愤:“有伴儿了不起啊!”
席东瞪了陆川一眼,然后冲到谢明那边,手一伸呼撸谢璟小朋友的脑袋,谢璟小朋友想挣都挣不开。
接着又捏了捏他的脸颊,在谢璟小朋友生气要打人时,一溜儿跑了。
谢璟小朋友冲着席东的背影,呀呀呀了半天,胖嘟嘟的脸上都能看出不高兴来。
大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爆笑出声,满屋的笑声,只有谢璟小朋友受伤的世界达成。
用完膳后,谢明夫夫带着儿子在庄子上逛了逛,陆川和谢宁则去看了另外两样作物的生长情况。
玉米和西红柿都生长得很不错,欣欣向荣,完全不用陆川费心。
许大人和永宁侯还幼稚地拉着陆川评价,他们谁种的更好,这陆川哪里敢发表评论,一个回答不好,连家都回不去。
正好用完午膳也不早了,冬日天黑得早,陆川借口要趁天黑前赶回京城,急忙拉着谢宁就要跑。
谢璟小朋友没来过庄子上,哪怕冬天庄子上一片枯黄,他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被他爹抱着咿呀咿呀的,要上马车时还不肯走。
一整天都没哭过的他,被抱上马车的那一刻,哇地哭了出声。
这可把永宁侯给心疼坏了,连忙走过来:“我的乖孙,不哭啊不哭,不想回去就留下来跟爷爷一起住。”
秦竹哭笑不得:“爹,你别理他,他就是光打雷不下雨,不信你看他有没有眼泪吧。”
谢明配合地把谢璟的小身子转过去,脸上果然没有一滴眼泪。
永宁侯一塞,他孙子还真……聪明。
谢璟小朋友嚎了一会儿,发现没人搭理他之后,便停下了哭声,精明得很。
谢宁本来都上了马车了,听到声音又探出头来,嘲笑他爹:“被你二孙子给骗了吧!”
永宁侯一时脸上挂不住,连连摆手:“走走走!赶紧走!别赶不上进城了。”
谢宁还想再嘲笑几句,被陆川拉回车厢,笑道:“你就别添乱了,吃完火锅撑不撑,要不要吃两片山楂消消食?”
谢宁一摸肚子,还真觉得有些撑,刚才到暖棚走的那一圈完全不够消化。
“那就来两片吧。”谢宁傲娇道。
被陆川转移了注意力的谢宁,一心在山楂片上,连马车什么时候发动都不知道。
没了谢宁搅局,永宁侯和谢明说了两句话就结束了,早上怎么来庄子上,下午就怎么回去。
第215章 计划
换上透明琉璃片后,向日葵幼苗的状态有所好转,果然是光照的问题。
许大人他们都放下心来,和往日一样照料着这些苗苗。
可惜好景不长,冬日时而下雪、时而阴天、时而是大风天,晴朗和煦的日子并不多。
就算暖棚顶换了琉璃片,光照仍然不是很足,几人又开始愁起来。
古代的暖棚不像陆川前世那样,不仅可以调节温度,还能模拟各种植物需要的光照,方便极了。
陆川给他们出了个主意,找几面铜镜,调好位置放在棚顶,以达到聚光的目的,并且根据自然日光的程度,随时调整。
不过席东他们可不懂怎么调光,陆川最近又比较忙,腾不出时间来到庄子上,就给席东指了个人。
之前陆川和唐政探讨物理知识的时候,特意讲过光学,唐政这一年在工部实践,物理方面的实操经验比陆川还丰富。
为着种植这一茬向日葵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和财物,现在让席东放弃是不可能的。
而且调整光照这个知识,以后种植大棚八成还能用得上,不如一次性学会。
现在的席东,觉得种植东西可有意思了,不同的变数,植物的长势就会变得不一样,他喜欢观察这样的变化。
席东得了指点后,为防唐政痴迷木工机关不愿搭理自己,干脆进城一趟,直接到唐政府上找他。
“你让我到庄子上帮忙调整光照?”唐政惊讶道。
自从出了国子监后,他们几人就很少聚一起了,所以听到席东上门找他的消息,他是既惊讶又欣喜。
席东点点头,脸上是讨好哀求的表情:“行舟说你学过光学,知道怎么调节光度。”
唐政问:“你这个着急吗?”
席东:“急!特别急!那些苗苗等不了。”
唐政想了一下他的研究进程,觉得也不是很紧急,便说道:“那行,我让人明天去工部告个假,明儿早上陪你去庄子上看看。”
席东大喜:“那就说好了,我明天来接你!”
“好,我明天等你。”唐政笑了一下,然后又想起了什么,“你是不是今天一回城里就上我家了?没回昌盛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