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后随机连线到前男友(71)
郑千玉有时候也会这样。所以在旁听启蔚录音时,深感到对方与自己专业和经验上的差距。收完工同小真一起吃饭,偶然间聊到启蔚,小真告诉郑千玉启蔚已经入行七年了。
郑千玉有些意外,他一直看不见,无论听启蔚平时说话还是配音时候的声音,总觉得他也只有二十出头。不过声音是不容易听出年纪的,有些配音演员五六十岁了,一开口仍是青壮年的声线,只要嗓子不坏,累积名气和经验,配音演员可以算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
小真悄悄和郑千玉说:“其实启蔚老师也试音了你现在这个角色,ip方最后选了你。”
郑千玉:“真的?”
小真道:“是的,启蔚老师还问过辛姐落选的原因,想再争取一次试音来着……但ip方拒绝了。”
郑千玉听了,心里有些五味杂陈,论经验和实力,入行七年的启蔚肯定比他优秀不少。这就是干这一行的尴尬之处,选人的权利握在甲方手里,当然会考量配音演员的专业性,但同时也存在其他因素影响人选。
可能看见郑千玉陷入沉思,小真又道:“我想启蔚老师也不会真的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试音落选这种事太常见了,我只是想说,千玉老师,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郑千玉笑,换了个话题:“谢谢你,小真导演。”
辛琳见小真表现很不错,悟性又高,让她试着导一个单期的短剧,小真的导演梦初步实现,手舞足蹈了好多天。
晚上回酒店,郑千玉空下来,又久违地打开自己的账号。“喻千”一直在断断续续地涨粉,广播剧的制作周期很快,他前些时间配的一些剧集都已陆陆续续上线,使他一直处在曝光之中。但郑千玉几乎没有经营自己的账号,只是转发自己参演的项目,说几句类似“感谢支持”“请多指教”的话。
一般的配音演员都会经营自己的账号,随手发发日常之类的。也有“喻千”的关注者在宣传微博下留言,让他多发原创微博。
郑千玉没有发微博。他既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个盲人,又不想“伪造”一些现象,让关注者误以为他是个健全的人。
因此,喻千在网络世界几乎是完全的沉默。
这对这样依附于人气生存的职业有些不利,关注者最初因ip、剧集而注意到喻千,如果缺乏一些反馈和互动,而下一部作品又在他们的兴趣之外,关注者很快就会将他忘记。
更确切地说,无论哪一行,只要事关人气,都会尽量将作品的关注者转化为个人的。至于是依靠实力,还是依靠个人魅力,这两者并无高低之分。
不过,郑千玉并没有打算在这个行业做得长久。他的所有计划都是短期计划,对于配音工作,郑千玉很认真在对待,正如他在很认真地对待眼前的生活。
至于将来,一年后,两年后,郑千玉认为那暂且遥远,无需在眼下烦恼。
出于好奇,郑千玉又语音输入,搜索了一下启蔚的账号,发现启蔚竟然有五十多万粉丝。
略略下翻听了一下,启蔚的日常博发得很多,评论数也多,互动频繁。
原来在这个行业深耕七年可以累积这么多关注。小真曾经和郑千玉科普过,顶级的声优粉丝能到几百万,配音做到这个等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和明星差不多了。
郑千玉返回了界面,关闭了程序。他并不想当明星,如今对获取他人关注更无半分兴趣。退一万步说,进入到这个行业,是郑千玉努力抓到的唯一能做的事情,让他从无能的沼泽之中稍微可以仰头呼吸,争取到一点稀薄的价值感。
因此,他会竭尽全力。
但如果要说他真正想做的事情,那已随着他失去视力而失去全部的可能性。以前郑千玉绝不相信世界上有百分百不可能的事,就像物理实验需要理论上的极端条件,百分之百的不可能和百分之百的可能一样不会存在。
现在他明白什么叫百分之百的不可能了。
心情像起起伏伏的小船,在叶森离开的日子,郑千玉一点一点习惯早高峰时路况万分复杂、拥挤不堪的路口。每天都能碰到善良的好心人,也会为盲杖打到共享单车或水泥路墩重复着其实没什么意义的“对不起”。
小真陪郑千玉走过一次这样的路,到工作室立刻打开手机到市政小程序上反映共享单车摆放占用盲道、电动车违规逆行等问题,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行字。郑千玉坐在沙发上等待开工,几乎能听见小真敲击屏幕的声音,他很温和地笑,怕小真气上头把自己气坏,让她要不还是算了。
“不可以算了!”小真小发雷霆,迅速地发了投诉,又到小红书上查有没有更多反映渠道,还发到自己的姐妹群,说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反映进度就会快一些。
她行动力这么强,让郑千玉有些自惭形秽——一个真正在走盲道的人,却也从来没想过要去改变什么,认定自己力量太小,于是也早早放弃了。
没过几天,早晨这几个路口的盲道状况果然好了非常多。共享单车和电动车都被摆在别处,一整条盲道顺畅平直,一直通到红绿灯跟前,有人站在路口指挥交通,发现了郑千玉,还专门带他过了马路。
一次无比顺利的早高峰之旅。郑千玉到了工作室,等小真刷卡进来,立刻和她说了这个好消息。
“没想到反馈真的有用,而且这么快。”郑千玉告诉小真。
“渠道和联系方式放在那里就是让人反映的嘛!为什么不用?如果我早知道早就投诉去了,害你辛苦了这么久。”小真道。她又立刻将这个消息传播给和她一起反映的朋友们,好像为此拉了一个小群。
郑千玉佩服于小真的朝气和人脉,想谢谢他们,又觉得口头上的感激实在单薄。学着小真在小红书上笨拙地搜索,研究了很久很久,才买到一些咖啡、奶茶的代金券,转发给小真,差点惹得小真在工作室当场哭出来。
配音的工作接近尾声了,剩下的几天只是一些补录和修改的工作。一开始觉得时间很长,独自生活在陌生的城市也很难,结束时又觉得时间好快,怎么一眨眼就来到这里。
这段时间叶森仍然大部分时间都在洛杉矶。郑千玉感到他的工作进入前所未有的繁忙期,但为了能够见到郑千玉,他仍然在非常短暂的休息日坐长途航班,只为停驻一晚或一个下午。而他从来都对自己的路途只字不提,表现得好像坐一站地铁就到。
郑千玉觉得叶森这样太忙、太累,还是安心休息为好,联系要打电话、视频也是一样的。叶森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语气一板一眼,说见面和打电话完全不一样。
如果刻意去歪曲理解,也许要得出他需要亲密行为、有性需求等无情结论,但使叶森像只候鸟一般来回奔波,多数时候竟都与性无关。只需拥抱、一点亲吻他便可满足,像匆匆来时一样离开,分别时就告诉他下次见面的时间,使远距离的时间尽量成为插曲。
这样的相处持续了好几个月,一直持续到郑千玉工作结束,从B市返回。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某一天,叶森回来,带给郑千玉一样东西。
一只材质光滑的手环,可以根据手腕的粗细调节大小,叶森认真地戴到郑千玉的手上,使其紧贴腕部的皮肤,又不至于过紧。叶森牵郑千玉的手,带他来到两个人以往走过很多次的树荫街道,低声对郑千玉说明了手环的使用方法。
郑千玉是极其聪明的,他说一遍就全部记住。解释完,叶森慢慢松了他的手,站到一旁。
按照叶森的传授,郑千玉稍微转了手腕,让手背朝前,缓缓踏出几步。
手环扫描到前方的障碍物,不同类型的障碍物会发出不同频率的震动,郑千玉依照叶森所告诉他的,一直向前走,从一开始的步伐犹疑,到越来越快。
他将盲杖抬起,伸出手去,叶森抬手接过,让郑千玉双手放空,专心致志地走路。
这一天,郑千玉第一次没有依靠盲杖,也没有依靠任何人走完一整段路。他没有摔跤,偶有磕绊,只因为路上的砖头稍微翘起,世界上没有哪一段路是完完全全平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