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变更之后[娱乐圈](63)
“在战火纷飞自身难保的时候,他却在将本朝的那些璀璨文化,以文字图画书籍的方式尽力存留,我们现今能看见那些历史,他功不可没。”
“我不在这赘述他的事迹,下一个农历十五,我想燕宫会好好跟你们介绍他。”
“接下来请听,《残垣下的传承》。”
最先出来的,是箫的声音,苍凉、孤寂,好似在断壁残垣中回荡的叹息。
随后倾泻而出的,是中小提琴弦乐组,小提琴悠扬中却带着些哀伤,中提琴沉稳,述说着那段无法逆转的悲剧降临。
鹿鸣的声音对比这样沉重的奏乐声,就显得尤为青涩,他此时化身成了那个尚且年轻的帝王,在疑惑,在迷惘。
“曾经的辉煌如烟花破碎,王座倾倒,山河憔悴。”
鼓点的加入,宛如催命符一般,带着杀意点点逼近。
“试图挽回,却挡不住命运的狂潮急催,背负亡国原罪,身影渐微。”
现在究竟该怎么做?
逃命苟活?还是……
“国之将倾,风雨如晦,不屈灵魂,未曾沉睡。”
随着鼓点力度加大,频率加快,弦乐组的旋律也逐渐高昂起来。加入的女性和声,却温柔得像是一道承载着希望的微光,指引着这位迷茫的君王跌跌撞撞地寻求出路。
多一点、再多一点……他还可以留下更多的东西。
无论无情的历史如何论定他的是非,他的所作所为,是他对这历史潮流最后的反抗。
哪怕多存留一点,都是他的胜利。
他是亡国之君,但他也可以有作为。
曲子不断推进至高潮,最后骤然回落。
突兀的沉寂,如同历史在冷漠地宣判,这个王朝已经落幕,一切都可以结束了。
可是慢慢唱出的和声,像是咏叹调,宏大、神秘。
它真的消失了吗?
不,它仍在延续。
如今熠熠生辉。
现场一片寂静。
直到大家反应过一曲已经结束,才渐渐鼓起掌来。
【我靠……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这上下两首风格好不一样,是跟着他们旅游的顺序来的吗?】
【妈妈,我第一次get到,原来电吉他也能融进去这种风格的音乐里,虽然占比确实不多,但它出来的那一下整个人都热血沸腾起来了!!】
【感觉现场的乐器和乐队人员还是局限了鹿老师想法落地的程度,给他一个民乐团的话,这首歌可能会更带劲。】
【没在弹乐器的大家都在和声哎……最后那段真的太震撼了,好像剩下还存活着的人都在为这最后一个目标拼命。】
【历史就是这样的呀,只要文化能传承下来,后人就还能触摸到那个朝代的灵魂。】
演出的顺序确实是按照他们的旅游线路来的。
若说第一首表达的是旅行前抵达目的地的相识,以及对旅行的期盼,所以整体有些欢快跳脱嗨翻全场,第二首是关于燕宫之旅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刻的、略带沉重又满载希望的印象,那么后面几首可谓是相当小清新。
下一首的主唱是易尘雪,她接过串场的任务,抱着吉他走到了舞台中央:“咳咳,大家回回神,再不回神,我们的team可就解散没了。”
这话不假。
连着弹了两首的全员配置,在这首做出了巨大的调整,只留了个易尘雪准备边弹边唱,还有沈淮安的鼓和鹿鸣的键盘做辅助。
【?我还以为是八个人在台上站到“解散”呢,感情你们每首配置还不一样啊?】
【笑死,还是上一首加深了刻板印象,不奏乐器也可以作伴唱哈哈】
“嗯对,如你们所见,我们等解在集体解散前,内部就已经先分裂了,我们是team三号!”易尘雪朝天比出了个三,后又俏皮地打了个响指,“大家晚饭都吃过了没?没吃的话赶紧问问边上人有没有带小零食,饿着肚子听这首歌,到时候可别投诉我报复社会哦!”
在大部分粉丝嚷嚷的“吃过了”的声音中,易尘雪率先弹奏出前奏。
很简单的和弦分解,十分轻快,听起来如同清晨的鸟儿,正在叽叽喳喳地开着觅食大会。
听到那些简单明了的歌词,听众们总算了解易尘雪问那个问题的原因了。
极具画面感的歌词,将燕京的早餐美食描绘得淋漓尽致。
面茶、豆汁、煎饼、炒肝……嘉宾当时吃的,那是一个都没落下。
其中还夹杂了些燕京话特有的衬词,除了让易尘雪唱起来感觉更加俏皮可爱了些,还给整首曲子添加了丝人文气息。
这不仅是在唱早餐的食后感,更是在唱胡同里的喧闹和风情。
再往后一首,主唱位转到了章秋蝉身上。
章老师用那把经历过时光沉淀的嗓音,慢悠悠地唱着时光匆匆留下的痕迹,好似在品一盏茶,越品越有味道,越赏越能看见那些悄然遗忘的角落。
最后一把戏腔结尾,不光是她秀了一把唱功,还让曲子变得更绵长了。
秋日的晚风席卷过这片草坪,风劲不大,却带着大家的思绪一起飘远。
没听够。
所以,时光,可以再慢一点吗。
第50章
演唱的时间线拉到了第三日的旅行。
比较关注路透的粉丝,都知道这一天他们是分头行动。
时野拿着麦,咳了两声,没有直接介绍新曲的背景,反而向听众抛出了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是北漂到燕京来的?”
唰唰唰的,台下大半的人举起了手。
时野明了地点点头,又问道:“那你们对燕京都市的印象是什么?”
这场面太像讲座提问,一时之间有人被点名的记忆支配,闭口不言,有人直接大喊“答案”,相当活跃。
“节奏太快!活不下去一点!已经准备回家了——”
“房租!为什么!那么贵!!!”
“为什么预制菜那么多!还超难吃!!”
这些话几乎都是被喊出来的,可能本意是想让台上的人听清,但实际效果听起来相当的怨念深重。
这确实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以至于大家笑着笑着,突然感到一阵心酸。
时野静静地听着。
再拿起来麦时,他沉稳,又富有力量的声音,在这块草坪上传开:“我想大家本来都有想在燕京闯出一片天地的梦想,但没想到,这地方那么的让人又爱又恨。我知道,我们在那一天所看见的一隅,其实是你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的,所以接下来这组歌,希望能给你们带去力量,哪怕一点也好。”
这是基于四组不同的旅行创作的一套燕京都市四重奏。
他们以不同的切入点,去阐述自己的看见,自己的感想。
一重奏是关于燕京那令人崩溃的公共交通。
易尘雪当时在微信群里喊得有多崩溃,那么和蔡玲翎唱这首歌的时候,感情就有多充沛。
地铁到站的广播声作为开篇,一下子就将听众拉入了那拥挤不堪、令人窒息的地铁中。
明面上,整体的风格偏向于诙谐,但是急促的旋律和压低的和声,却将这层苦中作乐彻底揭开,将众人的疲惫与无奈深刻地暴露出来。
每一个强拍,都像是人群推挤碰撞发出的声响,每一个弱拍,都仿佛是向生活低头妥协的叹息。
最后,在换乘站间无尽的奔跑,那粗重却渐弱的喘息,不知是在宣告这样的追逐总算告一段落,还是在暗示这追逐将永不止息。
喘息停止,灯光一暗,乐声再度响起时,已经进入了二重奏。
紧凑的节拍和激昂的音调,将燕京的快节奏高强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活的压力、业绩的追求、家人的期许,犹如一座座大山不断压下。
原本就拼命的人越发拼命,本来咸鱼的人也被迫卷得不断仰卧起坐。
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厂,每一个人都是一块零件,自机器开机启动的那一刻,就不能随意脱落停下。
可是机器怎么能没有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