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巧取豪夺了无cp男主(185)

作者:观山雪 时间:2025-01-22 14:54 标签:甜文 穿书 爽文 权谋 腹黑 朝堂

  孟九思默然片刻,终是挥手让人将棺椁抬走。
  无论是否更换棺椁,总归也不可能在宁悬明面前进行。
  “过段时间,孟氏便会迁回祖籍。”
  宁悬明:“先生是有才学之人,若是愿意,大可以入朝为官,将自己所学,学以致用。”
  章和帝死了这么久,若是孟九思想做官,早就可以入朝。
  “明明可以在小错未铸成时让对方悬崖勒马,可他偏偏要等人犯下大错,无法挽回,将人逼上绝路,这等毫无仁慈之心的天子,绝非孟某追随之人。”
  天子也是君父,既是天下百姓之父,也是臣子们的父,既如此,若臣子有错,当予以纠正,而非眼睁睁看着对方走上死路。
  宁悬明笑了,“先生乃崔行俭多年至交好友,你的劝告,他听了吗?”
  孟九思神色一顿。
  宁悬明又道:“连你的话他都不肯听,旁人又有何义务,纠正他明知故犯的错误?”
  孟九思脸色微白。
  宁悬明丢下一句轻嘲,“先生如此仁慈心善,合该入朝教学,专门为天下臣民纠错才是。”
  孟九思闭了闭眼,片刻后拱手一礼道:“是在下失言,宁大人海涵。”
  宁悬明看了棺椁一眼,“人已经送到,话也已经带到,先生之后作何打算,尽可自行决定,宁某告辞。”
  待到宁悬明的身影消失,孟九思收回视线。
  “郎君,崔郎君的丧仪……”管家前来询问。
  孟九思:“此番多事之秋,京城并非久留之地。”
  “行俭久困于京城,如今前尘已去,也该让他看看别样的风景。”
  几日后,孟九思送崔行俭棺椁回乡,此后再未踏足京城。
  即便偶有听闻,也只在山水间,诗赋里。
  下了山,仆从扶宁悬明上马车。
  “大人好心将那罪人尸骨送回,好让他好心安葬,对方竟还不识好歹,得寸进尺,依小的看,何必如此客气。”
  宁悬明笑了下:“你当我方才是哄他的吗?”
  “对崔行俭的处置,确实是天子的意思。”
  虽然很不可思议,但早在回京之前,越青君便对宁悬明说过。
  “待人走后,你以我的名义,为其备一副棺椁,也算送他一程。”
  那人的话仍在耳边,宁悬明细思良久,在代入越青君的话本说法后,方才能领略一丝真意。
  一本话本里,总不会只有主角,总归要有其他角色,才能构成整个故事。
  可他们或许微不足道,但多少也在越青君那里有一分特别。
  只是这份特别究竟是好是坏,看崔行俭的结局就能知道。
  边关在打仗,京城在平乱,两地都不太平。
  朝臣们很快发现有宁悬明的好处。
  有宁悬明在,从前某些难以决断的事,如今都有人托底,无论是怎样的事,可以直接做主决定,一应责任,皆由宁悬明承担。
  天子给了宁悬明这份权力,朝臣们尽管应言执行,至于天子日后是否后悔,是否会觉得宁悬明权势太大,越俎代庖,所做决断不合心意,因而对其不满,那就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了。
  但就目前而言,宁悬明将代政监国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拖延的政务被处理,京中迅速运转,边疆也收到了朝廷送来的粮草物资,双方默契,彼此配合,内忧已除,只剩下外患。
  期间宁悬明与越青君虽未能见面,却少不了书信往来。
  宁悬明给越青君的信,多是公事公办,只汇报重要事务,越青君的信却在正事之余,还不忘见缝插针夹带私货。
  最初是几句关怀,“夜来春寒,寝帐可暖”。
  宁悬明只在信末随意回一句一切都好。
  见关怀无用,越青君便开始诉情,“昨日一夜梨花雨,忆你去岁树下眠”,既忆往昔,又表相思。
  宁悬明回信中却写:“将军府中有梅无梨。”
  越青君看过后一笑,随后回道:“今日起便有了。”
  信还未送出,他便让人去寻了几棵梨树,连根栽在将军府里。
  李不争:“……”
  虽然这是他的将军府,但他还是什么都没说。
  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他对越青君的印象有所改观,此人为君信任将领,爱护百姓,为将一马当先,有勇有谋,再不见写那封信的戏精样,也让他对新朝更有信心。
  在这种寻常小事上,李不争也不愿多生事端,横生枝节,反而不妙。
  ……所以到底为什么栽梨树?
  是因为喜欢分梨吃吗?
  若是越青君能听到李不争心中所想,多半会将城里所有的梨都搜罗来,让李将军好好分个够。
  越青君与宁悬明在书信中你来我往,时而写景谈情,时而斗嘴互怼,当然越青君多是前者,宁悬明多是后者。
  只是天长日久,难免倾露情意。
  越青君在生辰时写过“今夜暖酒花香皆在,细数繁星满斗,唯缺一明月”。
  宁悬明也在一场病中写过“梦里忽闻药香苦,恍若见你”。
  人在病中,便多了几分软弱,只是这一时的软弱到底有些用处,在那病好之后的信里,宁悬明也渐渐多了几分温情。
  他不会像当初对卫无瑕一般的处处妥帖,但会在送朝廷新做出来的千里镜、万箭弩时,写上几句“安全为重,切勿冒进”。
  相见时难免针锋相对,互伤彼此,分别后却反而收敛了锋芒,日渐平和宁静。
  越青君当初放宁悬明回京果真是个好主意,不仅稳定了局势,也安定了彼此,让双方有充足的时间,来缓和关系,静心思考这份感情。
  与突厥一战便是三月,从春寒料峭,到艳阳高照。
  宁悬明忙碌于繁杂的政务中,难免疲惫,此时再见越青君的来信,反而成了他繁忙日常中,难得的几分轻松与温情。
  不知从何时起,等待越青君的来信,竟成了一件令人期待的事。
  今日送信之人不仅送来信和包裹,还送来一个长长的木盒。
  “这是何物?”宁悬明问。
  “陛下说,您一看便知。”那人将东西放下,便随仆从去洗漱休息,留下宁悬明独自一人在书房。
  他先打开盒子,却见里面是把染血的大刀。
  不是朝廷所铸,反而是突厥那边的样式,刀上染血,血迹已干涸暗红。
  宁悬明微微蹙眉。
  待他看过信后,却是心绪起伏,纷乱难平。
  “你曾说恨不能砍我,如今我将砍过我的刀送与你,你拿着它,也算砍过我了。”
  信纸颤落在桌上,宁悬明指尖青白,转眸再看那把大刀,却只觉揪心难言。
  一瞬的惊惶过后,便是一下又一下针扎般的刺痛,既细又轻,并不重,却难停。
  刀上斑斑血迹,皆是越青君。


第124章 问月还家
  “越青君,你想死吗?”
  此次回信中什么也没写,只有这么一句。
  且因只有文字,没有声音,无法根据语气判断,这一句究竟是威胁还是询问。
  越青君拿着信看了又看,最后在信中写自己伤势如何,大夫如何说,连平日里的喝药换药也不曾遗漏,一字一句,皆是在让宁悬明安心。
  虽未明言,可言辞间,字字句句皆在向宁悬明说着一句话:“我不会死,我还想活着见你。”
  最后才在末尾写道:“本是为宽慰你,若你不喜,尽管丢掉,或者送还回来便是。”
  对于那把扎人心的刀,越青君的回应只有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之后再未提过,好似当真毫不在意,不值一提。
  刀剑无情,可人有情,纵然嘴上逞强,可实际上,宁悬明不愿越青君死。
  宁悬明之愿,越青君自当尽力达成。
  比如那句恨不能砍的是你,越青君便当真将砍过自己的刀送回,又像宁悬明不愿越青君死,越青君自然也会让自己好好活着。
  他的言行虽无羁,却并也有自己的逻辑。
  虽是安了宁悬明的心,可之前的那把带血的刀,仍是让宁悬明受到了惊动,扰乱了心神,因而即便收到这封书信,宁悬明也并未回复。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