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只为在盛世秀恩爱(154)

作者:奇遇木木 时间:2024-05-02 07:19 标签:生子 种田文 重生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天作之合

  太子不屑地打断道:“棉字如何,又有什么稀奇的。”
  元公公看了太子一眼,又对圣上道:“回陛下,此棉非彼棉,它不是棉絮,更与高大的木棉树相差甚远。而是陇州新种出的一种作物,就叫棉花。”
  “棉花是一年生木本植物,高一米左右,春种秋收,结棉桃,待棉桃成熟开裂后会露出里面的绒毛,绒毛可纺线、织布、填充被褥。”
  “西域进贡来的棉布正是此物所制,叶大人在陇州偶见此物,便下令收集棉籽,试种了三亩地。”
  这一番解释彻底打散了部分人看热闹的心思。
  全新作物,并且敢呈进宫,绝对不会简单。
  果然,只见圣上笑道:“种棉花的事朕早已知晓,不曾想已经采收完毕。”
  “来人,将陇州进献的棉被和棉纱线呈上来,让大家都看看。”
  什么种棉花?太子一脸不可置信,万没有想到圣上居然早就知道。
  安王也有几分诧异,看了顾德维一眼。
  元公公亲自带着人下去取,殿中顿时又热闹起来,众人议论纷纷。
  顾德维安了心,萧呈渊一脸惊诧,“竟然真出了新鲜玩意儿。”
  “叶如尘,这人是谁?”一名武将打扮的官员问道。
  “去年的探花,也是第一个被外派做知州的探花。”旁边人回答道。
  “探花?不在翰林院呆着怎么派到那么远的地方?”
  “谁知道呢,不过这叶如尘是顾和礼的儿婿,顾和礼一家被贬出京,说不定叶如尘连带着被圣上厌弃了也说不准。”
  另一人立马反驳道:“此言诧异。”
  “陇州再怎么偏远,五品知州也不是谁都能随便当的,无为便罢了,若能干出政绩来,升官也就一句话的事儿。”
  “再说了,你们看这架势,这哪里有半分被厌弃的模样。”
  “诸位,圣上的心思,我等可猜不得。”礼部尚书王典一句话乐呵呵的插了进来。
  王典看向最初提问的武将,“叶如尘此人,于武一道,听闻忠武侯都败其之下,但没人见过,不知真假。”
  “于文一道,顺兴二十三年初入县试,二十七年步入殿试,四年时间,得探花之名。”
  说到此,王典痛心疾首,“叶如尘殿试以前,年年进考,次次第一,就差最后一步就六元及第了!”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这是我朝建国以来距离六首最近的一个人了,可惜,可惜了~”
  沈泛闻言点了点头,“武指上没有真凭实据本将是不信的,但这差一点六元及第确实可惜,定是运气不好,遇上了几个迂腐守旧的阅卷大臣。”
  “胡说!将军慎言!”王典连忙呵斥,压低声音道:“此乃圣上钦定。”
  王典顿了一会儿,想了想又道:“于形,俊朗非凡。”
  沈泛无言,“王典,你不愧为六部长舌第一人。”
  “沈泛,你!”
  王典怒瞪他一眼,想说的话还未出口,沈泛笑着凑上来,“王尚书,还有什么趣事?沈某洗耳恭听。”
  “哼~”王典转过身去,不欲搭理,忽而又想到什么,神秘说道:
  “确有一事,将军肯定感兴趣。”
  “哦,何事?”
  王典抬手招了招,沈泛俯身过来。
  “沈泛,你想不想知道,你军中的火器是怎么来的,火药方子又出自何人?”
  “你知道?”沈泛有些惊讶。
  王典冷笑一声,不再搭理。
  但沈泛被勾起了兴致,十分好奇,“到底是何人?”
  王典白他一眼,“本官不知,离我远点。”
  “你肯定知道。”
  “滚。”


第132章 故人
  说话间, 元公公已经回到殿中,身后跟着几名宫女,两两托着一床棉被。
  最前方一名宫女则手捧着托盘, 上面放置一个精致小盒子与一封信件。
  瞧盒子样式乃宫中精品, 估摸是元公公为了好看专门加的。
  元公公从宫女手中接过托盘呈至皇帝面前, 打开锦盒, 盒内赫然装着用红布包裹着的两卷纱线。
  “陛下,此乃棉花所制纱线,与叶大人的贺信。”
  皇帝拿了起来,打开红布拉出纱线细细观看, 又摸了摸宫女呈上的被褥。
  元公公将被褥打开,露出内里的棉花, 圣上看后,嘴角浮现淡淡的笑容。
  “众爱卿,都看看吧。”皇帝将棉纱线放回锦盒, 挥了挥手。
  元公公将其转交身侧内侍,内侍带着棉纱线走下台阶, 随宫女一同展示给各位大人。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上前围观,议论沸腾。
  太傅问道:“元公公,方才说此纱线为‘六十支棉纱线’,六十支从何说起?”
  元公公笑了笑,为大家解惑,“六十支,代表一两棉花, 可制成六十根长一米的纱线。支数越高,代表纱线越细, 制成的布匹纹路越细密,面料越精致光滑、轻薄柔软。”
  “原来如此。”众人听罢恍然大悟。
  太辅赞叹道:“这六十支已是极细,若织成衣物,上身应该足够舒适了。”
  “陛下,叶大人的贺信可要现在看看?”元公公又问圣上。
  圣上颔首,“念来听听。”
  “遵旨。”
  元公公将信封拆开,随后缓缓开口:
  “陇州贫苦,臣亦清徒,今陛下寿诞,臣无珍宝以奉进。”
  “年秋末,三亩棉桃笑口开,得棉花一仓。冬日天寒烈,臣专为数床被,入京赠陛下。陛下日理万机,恤国事,不可因此废寝。棉花衾不盈丝锦,亦柔且温,愿陛下好眠。”
  “臣借笑口棉桃之景,祝陛下笑口常开,福乐绵绵。”
  元公公一脸开心,上前几步喜道:“陛下您瞧,这里有一幅秋日棉花采收图。”
  圣上展开画图,一幅惟
  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工笔画映跃纸上。
  “哈哈,不错不错,此物极合朕心意。”
  太傅问道:“陛下可说说,棉花是什么模样?”
  圣上心情愉悦,随即拿着棉花图走下高台,展颜道:“来,众卿同赏。”
  “长得如此喜人,一眼望去如云似雪。”
  “跟木棉桃还是有几分相似的,但这高度正好,采摘方便。”
  “元培,信中还说什么了?”皇帝问道。
  “回陛下,叶大人计划大范围推行棉花种植,想请陛下赐一道恩典,免了陇州二十年内种植棉花的赋税。”
  元公公提前看了内容,有些哭笑不得,拿出第二页信纸念了起来。
  其内容先是可惜这次收获的棉花太少,不足以制成华美布匹送给圣上,然后列举了棉花的种种优势。
  前面种种铺垫,只为最后求得一个减免赋税的恩典。
  “好个叶如尘,真真一幅能言会道的好口才。”
  皇帝回到龙椅上,对座下众官员道:“免税之事,尔等如何看?”
  户部侍郎率先说道:“陛下,棉花才刚出现一年,其种植还未成形。叶知州心系百姓是好,但臣以为,区区几亩地的棉花,不足以为其开特例。”
  “几亩地?元培,说说产量。”圣上淡淡道。
  元公公敬道:“回陛下,据统计,平均亩产量在260斤左右,三亩地共产出近800斤,剥离棉籽后得纯棉花300斤。”
  “按叶大人预估,余下的棉籽明年可种植50亩左右,如果产量稳定,无病无灾,五年便可扩至数十万亩地。”
  此言一出,不懂的人镇静自若,没什么概念,懂得人心中已然大惊。
  太傅掐指一算,“如此说来,若无地域限制,不足十年,即可遍布我朝。”
  元公公拱手道:“叫太傅说中了,叶大人与一众参与种植的人研究推断,棉花在我朝没有地域限制,可以大面积种植。”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只为在盛世秀恩爱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